日期检索:
听一听,他们有怎样的故事
筒车湾镇跑马田移民安置点一角。
吴志强一家三口。
在移民安置小区,随时可买到鲜鱼。
欣然烤年酒。
晾晒鸡大腿。
孩子们在新居门前玩耍。
记者 陆文杰 通讯员 杨宁 李兵 文/图
腊月十八,年货进家。在这开始置办年货的时候,记者走进宁陕县筒车湾镇跑马田移民安置点,看看移民准备过年的情景,听一听,他们有怎样的故事。
这一天,太阳像冰箱里的灯泡,亮而不热。寒风中的移民安置点,整齐地矗立着六七幢住宅楼。大楼外饰崭新,门窗泛光。楼下空间宽敞,绿树点翠。举目四望,只见有些人家已挂起红灯笼,有些人家已贴出春联。
记者随意敲门走进一家,看到户主正在和妻子、女儿烤火。听说记者走访,户主连忙让座倒茶。他叫吴志强,28岁,住着三室两厅一厨一卫、104平方米的套房。“我一家4口住这么大的房子,足够住了!”吴志强说,他家原先在该镇龙王潭村,因修三河口水库而在去年8月移民这里。老家是3间土墙旧房,吃水要从山沟里用管子引流,出门只有一条土路,看病难,买东西难。村上没有幼儿园和小学,娃们上学难。吴志强宽敞明亮的新房铺着地板,摆着沙发、电视、洗衣机。说起新房,他一脸喜色地说:“这儿比老家好多了,房子新,面积大,用着自来水,出门水泥路,五六分钟到镇上,20分钟到县城。镇上有幼儿园、有小学,娃上学方便啊。”
问起年货,吴志强说他才从外地打工回来,年货还没来得及置办。“现在交通方便了,吃的用的随时能买到,不像以前需要提前储备。”吴志强笑嘻嘻地说:“毕竟是第一次在新家过年,鸡鱼、腊肉、豆腐干、血粑粑都得准备,花些钱可着劲儿高兴一下嘛!”
76岁的郭礼秀,比吴志强还高兴。她被儿子接到这里的新居后,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高山搬迁的前后生活。她原先生活多年的龙王潭村猫儿沟组,不通公路,鲜有人去,村民也是没有重要事情不出村。“从村里到镇上不通班车,要走约40多里山路,得四五个钟头呢,坐摩托也得好长时间。”说起老家,她满心艰难。提起新居,她满是夸赞:“别的不说,买菜就很方便。虽说以前自己种菜,但受条件限制,只能种些时令菜,很多菜吃不上啊。现在好啊,想吃什么出门就能买到。我买了50斤肉,能从年前吃到年后,今天再去买些鱼。”
从郭礼秀家出来,记者走进一家专卖装修建材的营业部。一个正在店里整理货物的小伙子,笑声招呼后与记者拉起家常。他叫左自军,今年24岁,是从该镇许家城村黄连沟组移民这里的。这个营业部,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小区的住户搞装修,大部分建材都是从我这儿买的。”左自军自豪地说,他今年在新房里结了婚,还买了车。比左自军还高兴的,是他母亲。她说:“今年过年,我们在新房里过。家里还添了人口,真的是双喜临门。虽然没喂猪,但我买了几十斤肉,准备熏腊肉!”她一边说,一边把记者领到熏腊肉的地方。只见炉子上方挂着十几块猪肉,飘出淡淡清香。说起新年打算,左自军自信地说:“挣更多钱,添两个娃!”
在移民唐成兴的商店里,他媳妇正在整理新进的年货。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唐成兴的话中透着喜悦:“现在人都有钱了,放开办年货呢,不多准备商品不行啊!”一入腊月,这夫妻俩就商量进年货的事。“年跟前生意好做。人虽忙,忙得高兴啊!”唐成兴说,过年他是店门不能关,抽空走亲戚,要让小区人方便买东西。年后,他将出去打工,让媳妇在家开店,照顾孩子上学。
这几年,宁陕县把移民搬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围绕“1个中心点、2条基本线、4个重点镇、5个功能区”的城乡建设一体化思路,统筹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截至2015年,该县共搬迁安置移民3512户10661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38个,计划到2020年全县搬迁安置6712户2.5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小区62个。
即将离开时,吴志强找到记者,提出在新居前给他一家照个全家福。看到这家人的满脸幸福笑容,记者的心也醉了。
吴志强一家三口。
在移民安置小区,随时可买到鲜鱼。
欣然烤年酒。
晾晒鸡大腿。
孩子们在新居门前玩耍。
记者 陆文杰 通讯员 杨宁 李兵 文/图
腊月十八,年货进家。在这开始置办年货的时候,记者走进宁陕县筒车湾镇跑马田移民安置点,看看移民准备过年的情景,听一听,他们有怎样的故事。
这一天,太阳像冰箱里的灯泡,亮而不热。寒风中的移民安置点,整齐地矗立着六七幢住宅楼。大楼外饰崭新,门窗泛光。楼下空间宽敞,绿树点翠。举目四望,只见有些人家已挂起红灯笼,有些人家已贴出春联。
记者随意敲门走进一家,看到户主正在和妻子、女儿烤火。听说记者走访,户主连忙让座倒茶。他叫吴志强,28岁,住着三室两厅一厨一卫、104平方米的套房。“我一家4口住这么大的房子,足够住了!”吴志强说,他家原先在该镇龙王潭村,因修三河口水库而在去年8月移民这里。老家是3间土墙旧房,吃水要从山沟里用管子引流,出门只有一条土路,看病难,买东西难。村上没有幼儿园和小学,娃们上学难。吴志强宽敞明亮的新房铺着地板,摆着沙发、电视、洗衣机。说起新房,他一脸喜色地说:“这儿比老家好多了,房子新,面积大,用着自来水,出门水泥路,五六分钟到镇上,20分钟到县城。镇上有幼儿园、有小学,娃上学方便啊。”
问起年货,吴志强说他才从外地打工回来,年货还没来得及置办。“现在交通方便了,吃的用的随时能买到,不像以前需要提前储备。”吴志强笑嘻嘻地说:“毕竟是第一次在新家过年,鸡鱼、腊肉、豆腐干、血粑粑都得准备,花些钱可着劲儿高兴一下嘛!”
76岁的郭礼秀,比吴志强还高兴。她被儿子接到这里的新居后,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高山搬迁的前后生活。她原先生活多年的龙王潭村猫儿沟组,不通公路,鲜有人去,村民也是没有重要事情不出村。“从村里到镇上不通班车,要走约40多里山路,得四五个钟头呢,坐摩托也得好长时间。”说起老家,她满心艰难。提起新居,她满是夸赞:“别的不说,买菜就很方便。虽说以前自己种菜,但受条件限制,只能种些时令菜,很多菜吃不上啊。现在好啊,想吃什么出门就能买到。我买了50斤肉,能从年前吃到年后,今天再去买些鱼。”
从郭礼秀家出来,记者走进一家专卖装修建材的营业部。一个正在店里整理货物的小伙子,笑声招呼后与记者拉起家常。他叫左自军,今年24岁,是从该镇许家城村黄连沟组移民这里的。这个营业部,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小区的住户搞装修,大部分建材都是从我这儿买的。”左自军自豪地说,他今年在新房里结了婚,还买了车。比左自军还高兴的,是他母亲。她说:“今年过年,我们在新房里过。家里还添了人口,真的是双喜临门。虽然没喂猪,但我买了几十斤肉,准备熏腊肉!”她一边说,一边把记者领到熏腊肉的地方。只见炉子上方挂着十几块猪肉,飘出淡淡清香。说起新年打算,左自军自信地说:“挣更多钱,添两个娃!”
在移民唐成兴的商店里,他媳妇正在整理新进的年货。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唐成兴的话中透着喜悦:“现在人都有钱了,放开办年货呢,不多准备商品不行啊!”一入腊月,这夫妻俩就商量进年货的事。“年跟前生意好做。人虽忙,忙得高兴啊!”唐成兴说,过年他是店门不能关,抽空走亲戚,要让小区人方便买东西。年后,他将出去打工,让媳妇在家开店,照顾孩子上学。
这几年,宁陕县把移民搬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围绕“1个中心点、2条基本线、4个重点镇、5个功能区”的城乡建设一体化思路,统筹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截至2015年,该县共搬迁安置移民3512户10661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38个,计划到2020年全县搬迁安置6712户2.5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小区62个。
即将离开时,吴志强找到记者,提出在新居前给他一家照个全家福。看到这家人的满脸幸福笑容,记者的心也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