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靖边:移民搬迁拔“穷根”
咬定目标不放松 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樊悦
“拔掉‘穷根’,才能找到致富的出路。”2015年12月28日,回想起几年来的扶贫之路,靖边县扶贫办主任吴泳宏感慨地说。
白于山区曾被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靖边县根据区域特点和群众自愿实施移民扶贫战略。纪世军是王渠则镇蔡家峁中心村的移民户,在搬迁前,他住在缺水没电的大山里,多年来一直靠天吃饭,农产品基本卖不出去,养殖业没法搞,一家辛劳一年最多收入1万元。后来他搬到离王渠则镇南5公里处的中心村移民点,这里地势平坦,统一配套了水、电、路、地、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现在他不仅住上像城里一样的漂亮新房,最重要的是致富的门路打开了,移民后的纪世军拥有7亩水浇地,20多亩旱作农田,养了20多只羊子,一家人在农闲时还在外打工,2015年收入了4万多元。
望夏村是靖边县最早的移民村。几年前,靖边县白于山区18个乡镇的160户贫困搬迁到距靖边县城10公里处的望夏村。为了让迁入的村民能在这里扎根致富,靖边县为每户村民建设7.8亩水浇地,统一修建3间砖房,又修了通村公路、架了电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如今他们都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与大山深处截然不同的幸福生活。
靖边县扶贫办主任吴泳宏介绍,这里的移民户25%的收入来自新的种养模式、种植大棚蔬菜、调整产业结构,而75%的收入来自打工,便利的交通为村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这个村的人均实际收入已超过2万元,是靖边县名副其实的移民致富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靖边高起点规划建设6个县城社区、10个集镇社区和8个中心村社区,共计整体搬迁3.43万人,配套了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跟进了产业开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白于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樊悦
“拔掉‘穷根’,才能找到致富的出路。”2015年12月28日,回想起几年来的扶贫之路,靖边县扶贫办主任吴泳宏感慨地说。
白于山区曾被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靖边县根据区域特点和群众自愿实施移民扶贫战略。纪世军是王渠则镇蔡家峁中心村的移民户,在搬迁前,他住在缺水没电的大山里,多年来一直靠天吃饭,农产品基本卖不出去,养殖业没法搞,一家辛劳一年最多收入1万元。后来他搬到离王渠则镇南5公里处的中心村移民点,这里地势平坦,统一配套了水、电、路、地、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现在他不仅住上像城里一样的漂亮新房,最重要的是致富的门路打开了,移民后的纪世军拥有7亩水浇地,20多亩旱作农田,养了20多只羊子,一家人在农闲时还在外打工,2015年收入了4万多元。
望夏村是靖边县最早的移民村。几年前,靖边县白于山区18个乡镇的160户贫困搬迁到距靖边县城10公里处的望夏村。为了让迁入的村民能在这里扎根致富,靖边县为每户村民建设7.8亩水浇地,统一修建3间砖房,又修了通村公路、架了电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如今他们都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与大山深处截然不同的幸福生活。
靖边县扶贫办主任吴泳宏介绍,这里的移民户25%的收入来自新的种养模式、种植大棚蔬菜、调整产业结构,而75%的收入来自打工,便利的交通为村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这个村的人均实际收入已超过2万元,是靖边县名副其实的移民致富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靖边高起点规划建设6个县城社区、10个集镇社区和8个中心村社区,共计整体搬迁3.43万人,配套了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跟进了产业开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白于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