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财政资金助推千阳现代果业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程立忠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西部,境内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于苹果最佳优生区。因此该县被列入我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果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也是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实施县。自2011年以来,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25152万元。其中:完成中省财政专项资金投资3200万元;完成市县配套资金420万元;完成整合资金投资6365万元;完成自筹资金投资15167万元。
由于财政资金支持到位,项目组织实施到位,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补到了关键、补大了产业、补出了效果,不仅使千阳县苹果产业基地规模得到了扩张,果园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果品产量、品质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激发了广大果农的积极性,使千阳果业发生了蝶变。
专项资金 助推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千阳县按照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引进国际一流现代苹果种植技术,稳步快速发展果业。截至目前苹果产业项目在千阳县草碧、张家塬、崔家头、南寨四个镇42个行政村高标准立架模式建园2.6万亩,改造提升成龄果园1万亩,搭建防雹网500亩,开展技术培训280场次5.6万人次,带动全县新建矮砧苹果园6.8万亩,年均发展近2万亩,使果园总面积达到9.6万亩,其中矮砧果园7.68万亩,占苹果总面积的80%。
全县建成万亩大镇2个,千亩村24个,现代苹果示范园26个,建成绿色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现代苹果矮砧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2.9万亩、矮化自根砧M9-T337育苗基地3600亩,使矮砧苹果基地迅速扩张,推动了现代果业快速发。
该县还利用中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果区群众购置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0盏,发放果园机械531台;购买优质矮化苹果壮苗189.54万株、竹竿189.54万根、地膜9万公斤、水泥柱18.04万根、钢丝43.36万公斤,新建水泥立柱高标准苹果园2.9万亩;整合各类涉农财政资金6365万元,新打机井44眼、建抽水站5座、整修果园道路48.2千米、埋设输水暗管105.5千米、整修U型渠17.8千米、安装滴灌工程461千米,实施配方施肥2.8万亩、土壤改良2.3万亩、新建大型沼气池2座。通过苹果产业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该县苹果种植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了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果业生产发展基础。
项目实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项目实施,全县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大大提高了其服务能力和果业技术的覆盖率;现代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带动了项目区农民提高科学务果水平和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节本增收,促进了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指导农民积极发展绿肥生产、合理用药与施用化肥,增强了果园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提高了果树的抗逆能力与果品品质,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引进吸取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苹果建园技术,建成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示范基地2.9万亩,实现了当年栽树见花、次年挂果见效、三年丰产增收的现代苹果生产新纪录,探索形成了“大苗建园、立架格网栽培、高纺锤树形修剪、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的“千阳模式”核心技术,为全省乃至中国现代苹果矮砧集约化生产技术规范创造了标准,树立了样板,成为推动全县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因而该县先后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命名为“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个“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财政资金的扶持,也有着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