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终生受益的一堂课
西安 张红喜
   “从古至今大凡成功人士,都是有志向、有志气的人,如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岳飞刺字‘精忠报国’,孙中山发动起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基石。”30多年过去了,我上初二时班主任何秉昭老师在课堂上的话语,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记忆中的何秉昭老师中等个头,身体敦实,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他讲语文课时表情丰富,声若洪钟,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班上的四十多名同学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农家娃,将来跳出农门为父母争光是最大的梦想。但许多同学贪玩调皮,不遵守课堂纪律,还有外出逃学的现象。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次上课时在黑板上赫然写下了“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常”十四个大字,随后给我们上了终生难忘的一堂课。
    在那天的课堂上,何老师问大家:“你们长大后想干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要“考上大学”“勤劳致富当万元户”“入伍参军保家卫国”……何老师认真听完大家的发言,反问道:“同学们靠什么实现自己的理想?立下的志愿能坚持下来吗?”这么一问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见此情形,何老师讲起了大家熟知的“猴搬包谷”“小猫钓鱼”的故事,接着又分别讲了战国时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看吴”的自勉联,青年毛泽东求学时“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座右铭。这堂课何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对同学们触动很大,课后还布置了《我的理想是什么》的作文题目。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长大后当一名作家。
    那年我应征入伍后,始终牢记何老师的教诲,在部队坚持给报社投稿,有一篇稿子居然荣获幽默新闻大奖赛一等奖,还荣立了两次三等功,被保送到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深造。第一次探家我专程去看望何老师,他已退休赋闲在家,他和老伴下厨炒菜摆了一炕桌,还拿出陈年老酒招待我。坐在他家的土炕上品味着美酒佳肴,聊起何老师当年那精彩的一课,师生间竟像多年未见的朋友,推心置腹,频频举杯。
    后来我军校毕业成为一名部队军官,辗转于新疆、甘肃等地,与何秉昭老师联系逐渐少了,2003年当我在西安碰见何老师的女儿时,才知道恩师已病故好几年了。听他女儿说,何老师在世时最后的那几年,还常给家人念叨我,夸我是个好学生。近年来,尽管我创作出版了几部文学作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有何老师的一份功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