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冬枣棚里的女汉子
通讯员 冯长涛 记者 陆文杰

    胡伟,看这名字是个男的吧?错!是个女的。正如她的名字像个男的一样,她干的事情也够“爷们儿的”:一个人务作着6亩大棚冬枣,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所以呀,村上人都叫她“女汉子”。
    家里家外一把手
    胡伟是阎良区武屯镇沟王村村民,今年40岁。
    话说这石川河畔的沟王村,很多村民种冬枣。每年初秋,满河滩飘着甜甜的枣香,惹得过路人眼红嘴馋。
    9月7日,艳阳高照,胡伟的大棚冬枣开园采摘,街坊邻里都来棚里帮忙。记者见到胡伟时,她正蹬着三轮摩托,往棚里送筐子。“大概能摘五六百斤!”穿着牛仔裤、运动鞋的胡伟,嗓门颇高,动作麻利。几次拐弯处,记者感觉三轮车要滑进路旁的水渠,胡伟却娴熟驾车,轻松绕过。
    胡伟的丈夫常年在甘肃跑车,大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小儿子才上小学4年级。自从7年前种起冬枣,家里家外的所有事情,就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枣棚门口,一车黄亮亮、圆溜溜、“羞红脸”的冬枣,看得人馋涎欲滴。“去年我卖了13万元!”胡伟一边大不咧咧地说,一边抓起一把冬枣让记者品尝。河滩沙质土,地下甘甜水,孕育出的冬枣皮薄脆甜,满口生香。
    棚里棚外一个人
    大棚里,冬枣笑红了脸,枣树笑弯了腰。6亩大棚的600棵枣树,宣示着胡伟的一年辛劳和金秋喜悦。
    “环剥是最主要的技术。”顺着胡伟手指处,记者发现枣树的树干处和主枝条上,有很多环剥的痕迹。起初,胡伟不懂技术,没做环剥,枣树枝繁叶茂却结枣很少。她向别人请教,看书研究环剥。“4月初开花,开花10天左右开始环剥,宽了不行,窄了也不行,要宽窄合适。”胡伟说,每年要做3次环剥,一次需要4天时间,在树下或蹲或跪,不小心还会划伤手指。每次环剥完,胡伟总是手肿腿发硬,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
    胡伟从树下站起来揉揉膝盖,捏捏脖子说:“农民嘛,常年劳动都会这样。”刮风天,她站在棚顶拉塑料布;浇地时,她拽着200多米的水带往返不息;施肥时,她汗流浃背挥锄劳作。对这各种艰辛,她乐呵呵地说:“不辛苦哪来票子呀?”
    乡里乡党一家亲
    见胡伟既要种地,还要照看上小学的孩子,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邻居们做好饭就喊来胡伟一起吃。胡伟说,最信赖的是乡邻像家人,最幸福的是丈夫能理解。“丈夫每个月回来两三次,一进家门就把家里的活全揽了,一直到晚上10点多还在给我洗衣服。”胡伟自豪地说,他们结婚近20年,从没高声说过话。“他也挺辛苦的,你想一开车就是七八个小时。”
    听着胡伟与记者的对话,在大棚里帮忙的妇女们忍不住争着夸胡伟。“这是俺堡子的女强人,能干,俺们都羡慕得不得了。”捧着一大把枣的丁丽喜笑颜开地说。“你没打过交道,人好得很呢。”王晓玲说胡伟会开车,每天再忙都要把村里的孩子送到校车上。“哎呀,啥都能行,女汉子呢!”不知谁高声来了这么一句,引起一片哄笑。
    那笑声惊飞了棚外的鸟儿,羞红了胡伟的俊脸。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