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宁跳黄河死 不当亡国奴
——追忆八百名“陕西愣娃”血战中条山

    本报记者 黄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位于山西省晋南的中条山再次被人们唤起,成为人们神往和探究抗日烽火的一座英雄山!
    西姚温村位于中条山脚下,是永济市城西街道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市重点革命老区村。进入夏季,村里每天前来缅怀先烈的游客络绎不绝,站在“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前,抚摸着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名字,望着远处的崇山峻岭,听着脚下黄河水汹涌的涛声,仿佛77年前那气吞山河、悲烈惨状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黄河风陵渡。如果日军占据了风陵渡,就可南渡黄河,迅速占领潼关,进而拦腰截断陇海铁路,从陕西打开一条通道,向西直取甘肃、青海、新疆,向南奔袭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一时间,大西北形势危在旦夕。
    1938年7月,一支由3万多名“陕西愣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军如果占据了中条山,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在中条山战役中,这支由“陕西愣娃”为核心力量的31军团,浴血奋战,拼力厮杀,坚守中条山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历经了惨烈的“永济血战”、“六六战役”、“望原会战”等,用鲜血和生命挫败日本鬼子10余次扫荡。
    据芮城县陌南镇陌南村几位老人讲,1939年,在他们村发生了抗战史上有名的“六六战役”中的“陌南之战”。是年5月29日,天刚亮,日军几架飞机就来村里轰炸,日军进攻的重点是位于芮城与平陆交界的陌南镇,驻守在村里的三十一军团177师官兵英勇抵抗。
    6月6日凌晨,日军用大炮、飞机、地面战车作掩护,疯狂地向我军阵地直扑过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守陌南。在陌南村,177师官兵突出重围,一直杀到了黄河滩上,仍有新兵团和工兵营两支队伍未能跟上。原来,他们分别被困在了黄河岸边的许八坡和马家崖。
    马家崖是黄河在陌南镇拐弯的一处滩地,崖高约180米左右,就是在这里,200多名177师工兵营的关中将士,面对日军步步紧逼,怀揣家园难舍、壮志未酬、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悲壮心情,纵身跳进身后奔腾咆哮的黄河。
    与此同时,在相距十多里的许八坡,800多名新兵团的将士以同样方式投河殉国,是为著名的“八百壮士蹈黄河”。据当地村民讲,800多名士兵被日本鬼子逼上黄河绝壁,无一投降,齐跳黄河壮烈牺牲。跳河的都是陕西来的将士,他们是一群“娃娃兵”,年龄在16~18岁之间,入伍才几个月。
    据当地村民讲,村里一位老者(已经驾鹤仙逝)曾看见过陕军跳河那一幕惨剧:他们跪地嘶喊着远方的爹娘,向亲人一一磕头拜谢,随后纷纷跳入黄河。最后一名跳河的士兵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吼完几句秦腔,纵身跳入黄河。
    记者从《陕西党史资料丛书》查阅到,这些好男儿出自杨虎城将军领导的十七路军。1930年10月,杨虎城率十七路军击败潼关一线冯玉祥军,进占西安。自此,这只由“陕西愣娃”为中坚力量的十七路军回驻老家西安,他们保境安民的同时,还积极投身西潼铁路、西兰公路和水利等建设事业。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囚禁12年,直至1949年被杀害。此间,十七路军遭蒋介石分化缩编为三十八军。直至1938年,在日军已经进占太原的情况下,经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陕西长安人,杨虎城老部下)请示,蒋介石才下令其在三十八军基础上组建三十一军团,并立即派三十一军团渡过黄河,布防于山西南部中条山。
    省作家协会理事徐剑铭曾这样描述这段历史:“从孙蔚如渡河作战之日起,中条山这个在西安鲜为人知的山脉,便一夜之间成了西安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们知道了它是黄河的屏障,知道了它是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屏障,更知道了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残酷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关系到陕西的安危,古长安的安危;这场战争的侵略者是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而以血肉之躯与之血战的则是陕西的3万多名英勇不屈的官兵,3万多名骨肉相连的三秦子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