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强化“第一书记”职责
本报讯(赵琳敏 常昭 报道)笔者8月26日从三原县了解到,该县结合“强基层、优服务、补短板、促提升”活动,选派85名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积极创新思路,推行三级督导,强化“第一书记”职责,推动农村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该县将“补短板”作为常态化工作,每年按照10%的比例倒排整顿对象,把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补短板”活动后进村作为选派范围,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建立民情档案和干群联系卡,驻村抓党建、抓扶贫、抓服务,实行台账管理和验收销号制度。
该县还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实行“每月一晒、每季一考、每年一评”考核机制,重点督导“第一书记”是否扎根基层、是否走访调研、是否精准扶贫、是否落实资金、是否取得实效。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成效不明显,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强化“第一书记”责任感。采取“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百姓问政举措,定期由村上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评议,现场问询,接受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第一书记”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第一书记”面向群众的服务意识。
该县将“补短板”作为常态化工作,每年按照10%的比例倒排整顿对象,把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补短板”活动后进村作为选派范围,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建立民情档案和干群联系卡,驻村抓党建、抓扶贫、抓服务,实行台账管理和验收销号制度。
该县还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实行“每月一晒、每季一考、每年一评”考核机制,重点督导“第一书记”是否扎根基层、是否走访调研、是否精准扶贫、是否落实资金、是否取得实效。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成效不明显,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强化“第一书记”责任感。采取“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百姓问政举措,定期由村上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评议,现场问询,接受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第一书记”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第一书记”面向群众的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