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本报记者 武强 通讯员 程刚 高永平
在洛南县,有一位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共同并肩工作的爱国医生,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战争中,他挥动柳叶刀夜以继日地救治八路军伤病员,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他就是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队长罗锦文。
1914年5月,罗锦文出生于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罗铭臣曾在山西洪洞县跟一名外国牧师学习西医。年幼时,罗锦文随四叔罗宏章到丹凤县庾家河罗家药铺一起生活,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
1932年秋,18岁的罗锦文经贝德伟牧师介绍,考入英国浸礼会所办的西安广仁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接受医学专科教育。
1936年春,罗锦文入股西安同仁医院,管理中正街(今解放路)分诊所,成为一名外科医师。
1936年12月至1937年,罗锦文亲历了“西安事变”及西安各界的抗日救亡热潮,他被各界人士的救亡之心和具体行动深深感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8月,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于8月底至9月上旬兵分两路,从韩城、潼关两地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并沿同蒲路北上,直抵晋西北的原平县反击日本侵略者。
一时间,全国各族人民、各团体、各行各业纷纷成立组织,支援抗日。时任西安同仁医院副院长的青年医师罗锦文下班以后奔波于广仁医院、省立医院和西安培华职业学校间,积极奔走,共商救国大业。
经过多次联络,罗锦文找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同志,陈述了自己的忧患之情和抗战决心。罗锦文和伍云甫处长进行了多次交谈,伍处长向他介绍了延安和抗日前线的情况,罗锦文说:“去延安,这是潮流,我们都十分向往。前方打仗这么紧,伤员那么多,我觉得那儿最需要医务人员。能直接为八路军服务,这就是我的心愿……”伍处长拍拍罗锦文的肩膀说:“你说得很对,前线需要你们,八路军盼着你们。”回到医院以后,他便积极开展救护队成员的串联和组织工作。
1937年8月至10月的两个多月里,罗绵文先后联络到了崔海潮、吕书林、苏道理、胡秀英、翟碧文等一批青年医生、护士,共计15人,并定名为“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罗锦文亲任队长。
出发前夕,罗锦文来不及和父母道别,便写信给父母,告知自己的行踪:“儿已同同学组织救护队,儿任队长,事已就绪,不日可将队员招齐,以备出发前方。当这困难的时候,无我无家,因是事实,假使日本鬼子来此,我们做亡国奴呢?还是当刀下鬼?这是3岁儿童也料得到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一个普通青年的爱国之情、赤子之心。
1937年10月下旬,罗锦文又两次来到西安七贤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受到伍云甫处长的热情接待。救护队出发前,伍处长与队员们见面并进行了亲切交谈,罗锦文代表全体队员表示了决心:“我们宁肯战死疆场,不当逃兵,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回家园。”
1937年11月初的一天晚上,罗锦文和队员们满怀抗日救亡的拳拳之心,坐上了一列“闷罐子”火车,开赴抗日前线。
在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八路军总卫生部,卫生部长姜齐贤热情地接待了罗锦文一行,并高度赞扬了救护队员的爱国行动,他说:“你们是全国第一个自愿上前线的救护队,长途跋涉,很辛苦了,好好休息几天。”救护队员参战心切,立即到附近的医院看望伤病员,同时请命执行任务。
随后,八路军总卫生部对救护队员进行了分配,罗锦文和他的战友们分别在部队各医疗救护单位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罗锦文任八路军前方野战医院外科手术室医师兼医疗学教官,他不辞劳苦,常常在日寇的炮火之下为伤员赶做手术。
后来,随着战局的进展,贺龙、关向应率一二0师直属部队七一五、七一六团挺进冀中,执行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晋西北仅留三五八旅,战斗日趋频繁、激烈,伤员剧增,救护工作十分紧张。
应前线急需,罗锦文主动请缨,和野战医院院长曾育生等赶赴一二〇师卫生处工作,罗锦文任该师野战医院外科手术室主任,利用一切时间为伤员做手术。在此期间,晋西北之兴县、岚县、五寨、岢岚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外科医生白求恩在这时与罗锦文进行过合作,白求恩被中国青年医者的爱国敬业精神所感动,他称赞罗锦文是战士们的守护神,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
由于生活困难,加上夜以继日的工作,罗锦文终于积劳成疾,高烧40度不退,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兼医院政委刘惠农劝其休息,他仍坚持不肯休息。1939年10月12日,在岚县五里岗为伤员赶做手术时,罗锦文几次昏厥,仍坚持工作,最后昏倒在手术台边,以身殉职,年仅25岁。
罗锦文牺牲后,三五八旅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参加的追悼大会,并将其遗体安葬在岚县五里岗。刘惠农与国民党洛南县政府联系,寄回200元安家费。洛南县县长郝兆先挥笔为其题写了“效命国家万古不朽,献身民族百世留芳”的挽联,以慰英魂。
新中国成立后,洛南县人民政府追任罗锦文为革命烈士,并在其父住地洛南县古城街为烈士树碑纪念,以告慰先烈,教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