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干在实处 永无止境
——访西安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扶贫办主任冯慧武

    本报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工作时强调:要增强紧迫感,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2013年初,为加快实现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底,要全面完成36.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如今,三年扶贫攻坚将要收官,当初的目标是否实现?7月15日本报记者就西安市开展扶贫攻坚活动情况专访了西安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扶贫办主任冯慧武。
    记者:2013年以来,西安市政府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补扶贫开发这块短板的?两年来扶贫攻坚成效如何?
    冯慧武:两年来,西安市扶贫开发工作突出产业发展和移民搬迁两个重点,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个主渠道,扶贫工作实现从“漫灌”到“滴灌”、从各部门“单打独斗”到“合力出击”、从政府“一己之力”到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转变,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两年共解决了26.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施移民搬迁5.3万人。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到4820元,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都达到了贫困线以上,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和住房,贫困发生率由13%下降到不足5%。“扶贫开发+救助制度+保障制度”有机融合的扶贫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记者:2014年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西安市在扶贫过程中如何体现精准?
    冯慧武:精准扶贫,重点是解决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和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与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我们首先是摸清底子,对全市36.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夯实了精准扶贫的基础;其次是分类施策,针对特殊贫困群体,通过健全包含医疗、养老、低保、教育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政策兜底一批;针对有劳动能力、发展条件、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以产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为重点,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组织实施好小额信贷、直补到户等项目,探索金融扶贫机制改革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通过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针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贫困村,通过移民搬迁加快整村脱贫的步伐。第三是加强精准管理。扶贫资金实行扶贫、财政部门双管的项目制、报账制管理。每年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做到了管理精准。
    记者: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年扶贫攻坚结束后,如何确保西安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冯慧武:2015年三年扶贫攻坚任务全面结束,并不意味着我市不再有贫困人口。据统计,因残、因学、因病、因祸导致的突发性贫困为5%左右,这部分相对贫困人口将长期存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将从解决温饱转变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我们将做好扶贫和低保两项制度的有机结合,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低保户,做到既保又扶;通过建立我市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搭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互动平台,使临时性、突发性贫困得到及时政策救助,使相对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政策扶持,实现贫困人口同步小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