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原国民革命军52军连长俱文义
铁血杀场铸战魂
    93岁的俱文义依然精神矍铄。

    本报记者 刘成 通讯员 张高峰 张庶凡
    在乾县城关镇孙段村,我们见到了已经93岁的俱文义老人。老人精神矍铄,正在给自家院里的黄瓜苗浇水。虽然背有点驼,耳朵有点聋,但是老人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听说我们想了解他当兵抗战的故事,老人用缓慢而又不失逻辑的讲述,把我们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中条山之战悲壮激烈
    1937年,战事吃紧,当时国民政府抽壮丁入伍,俱文义虚报两岁顶替兄长,应征参军,经过短训后,被分到国民党王牌部队52军25师,时任军长关麟征,师长张耀明。参军后,俱文义经过短暂训练,随52军奉命调防四川成都,后又调至山西,参加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
    1941年1月,日本侵略军为了进一步占领中国土地,对山西省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守军进行了包围,拉开了中条山战役序幕。当时在52军25师73团2连的俱文义也参加了这场战役。他说当时战况激烈,硝烟弥漫,只听到子弹、炮弹从头上飞过,整个天空都通红一片。为了打退日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战事激烈,枪膛都红了。当时什么想法都没有,只有听着炮弹的声音,辨别落点距自己的远近,隐蔽自己,射击日军。
    此次战役国民革命军伤亡惨重,战死42000余人,日军战死670余人。战场上到处都是交战双方的尸体。交战中,俱文义被一块弹片打中左腿根,把肌肉全打烂了,森森白骨露在外面,他咬紧牙关,依然坚持战斗,直到阵地换防。直到撤下来后他才知道,2连70余人上战场,最后仅4人活了下来。战后,93俱文义的伤腿差点截肢,后在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医院疗养1年半后,这才伤愈归队。
    奔赴海外作战建奇功
    回到部队的俱文义,因军功升为班长,又跟随老部队52军调防至云南,驻守在交趾城文山县,与日军作战。他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文山县后面的一个小山上与日军交手。当时,那个小山上有7名日军驻防,配备有轻重武器及榴弹炮,防御工事坚固。7名日军守在碉堡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了拿下那座小山,52军出动了很多人,但是日军装备精良,军事素质也很高,7个日军,有时山上防守,有时还会摸到国军营地,进行暗杀、偷袭等行动。最后,52军付出了整整两个连的代价,终于拿下了山头。此战俱文义小腿、脚上也负了伤。
    俱文义由于作战勇猛,被保送至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8期军官培训班插班培训。培训后,俱文义先后任防毒军官、骑兵连教官,后又在军部组织的军官学校任中队长兼教官。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国于1943年2月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俱文义被抽掉到远征军,任职连长,赴缅甸、越南与日军作战。
    在海防、河内作战时,天气炎热,战士们容易中暑,痢疾频发。部队给战士每人发几只辣椒、几瓣大蒜,告诉战士们在喝生水前咬一点,以保持健康。脚上穿的是当地人做的竹篾鞋,要保持鞋子一直是湿的。因为竹篾鞋一干,竹签就会扎得脚疼。吃饭要快,因为是外出作战,日军随时随地都有杀过来的可能。当时,日军无耻的使用了灭绝人性的生化武器,幸亏当年俱文义在黄埔军校学习了应对方法,当过防毒教官,这才侥幸逃得一命。
    当时艰苦的条件,让远征军的战士们都没有想到能活着回到家乡。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俱文义所在的远征军在越南海防城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中国军民浴血奋战8年,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日子,当时甭提多高兴了!”俱文义说起当年的情形,仍旧激动不已。后来,俱文义和战友们随部队乘坐兵舰回到秦皇岛。
    新中国成立后,俱文义老人回到了家乡乾县,一直在家务农。现在,老伴已经去世,大儿子在西安一家医院工作。小儿子在家务农,和他一起生活,农闲时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前年小儿媳患上了白血病,耗尽了家中的积蓄,今年3月刚刚去世,留下了两个孩子。俱文义老人说到家庭现状,曾几度哽咽。老人现在就想着好好照顾两个孙子,盼着他们快快长大成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