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好书记张明俊
记者 段鸿 通讯员 罗峰 汪金波
    群众自发为好支书张明俊送行。
    英年早逝的好支书张明俊。

   6月27日,在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因病去世的村支书张明俊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镇村干部来了,市区干部赶来了,远在西安、浙江等地的外出乡亲也千里迢迢地赶回来了,当地和邻村的3000多名群众更不用说,早早地自发赶到安康殡仪馆为他送最后一程。不能到现场送别的10余万名网友则在贴吧、网站、论坛、微信、微博上自发留言,悼念这位党的好儿女、群众的好干部张明俊。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部的辞世,为什么能牵动如此多群众的心?记者走进瀛湖镇天柱山村,倾听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俊殚精竭虑为村民的感人故事,体悟他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他让百姓住得好了
    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瀛湖之畔,然而,昔日的天柱山村民却是“守着金碗没饭吃、住在湖畔缺水喝、眼看电站没电用”。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高中毕业返乡务农的张明俊依靠党的好政策和个人的勤劳与智慧,从最早经营的一家商铺,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1989年群众推举他为天柱山村一组组长,然而看到村民吃水还要靠挑、运货还要靠扛、吃饭仍然靠天,点灯常灭断,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张明俊的脑海中翻腾。
    他开始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乡亲服务,2002年,37岁的张明俊被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要想富,先修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群众修路。村里没资金,咋办?他承诺:每修一公里公路我个人补助1000元,他率先垫钱购买爆破器材和砖沙水泥,拉回来发到各组,一下子就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家家户户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动手,他组织群众累计投劳2万多个,筹资2100万元,修通硬化通村、到组、入户公路14条41公里,修建人行联户路6条5公里,如今这个村98%的农户家门口通了水泥路。
    长期以来村民喝水用电很难。为了解决喝水难,张明俊又在全村村民大会上郑重承诺:打1口水窖村里补助200元,他以村上奖励名义,个人为每口垫资100元,大大激发了群众积极性。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110万元,组织动员村民投劳1万多个,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铺设引水管道31公里,引水渠道6公里,建水塔、蓄水池4个,修建蓄水30立方米以上的水窖290口,85%的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一举结束了吃水靠肩挑背扛的历史。
    为了解决村民用电难,他组织动员村民投劳两千多个,栽电杆、拉电线,争取电力部门农网改造项目15公里,有效解决了全村100%农户的用电。为了丰富群众的生活,他上下奔走,争取支持,让家家看上了卫星电视,40%的农户实现了宽带上网。入学率、通电率、电视电话入户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台率达100%,农电网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建设工作位列全镇前茅。
    他让群众腰包鼓起
    张明俊对于村子的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如何挖穷根更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张明俊带领村两委班子组织引导村民发展以核桃、板栗、枇杷为主的生态林果园建设,在实现山清水秀生态目标的同时,也为群众脱贫致富拓宽了新路。
    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村上的能人,远赴延安市黄龙县考察,引进辽核、香玲等优良核桃品种,邀请渭北核桃研究所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采取支部+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等模式,流转治理土地3500亩,发展精品核桃园3500亩、板栗园1000亩、其他果园1000亩。把“天柱山莲菜”做成品牌,大力推广,并发展药材种植,基本达到人均2亩林特园等。
    按照“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统筹谋划,系统规划,引领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修通农业园区公路3.5公里,修建了园区灌溉设施,建起了核桃加工厂,成立了瀛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努力把小核桃打造成大产业。天柱山村的核桃园被省、市、区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市农业示范园现场会、全市核桃良种丰产栽培及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培训会相继在天柱山村召开。另外还种植优质莲菜100亩,带动扶持发展养殖户30户,全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
    为把居住分散高山村民迁移到公路边,按“迁移式扶贫”政策每户补助5000元,资金不够怎么办?他一边说服群众调整土地、自己出钱雇用推土机平整宅基地外,还为建房户担保贷款购置建材。全村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相对集中居住群5处,450户村民建起了新建的楼房。
    “地无三分平”是天柱山村的真实写照,靠地生财显然难以为继,没多大潜力和空间。为此,张明俊集中精力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使全村300多人稳定在外务工,仅此一项,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近千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他又依托自己的公司,常年解决村上富余劳动力150多人的就业问题。利用和安康水电厂的地缘关系,就地安置劳力400余人。他积极外引内联,多方争取支持,动员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帮助66户发展运输、加工、餐饮服务等个私经济,让308人实现了再就业。
    天柱山之巅的白云寺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为此,张明俊个人出资雇用挖掘机整修了上山公路,既方便了游人,又让20多户村民依靠景点开拓了致富门路。张明俊又跑到市直有关部门,争取1万元扶持款,村上配套2500元,个人赞助500元,帮助两个组修通4公里通组入户公路,公路修通后已有32户盖起了新房,15户办起了商服业和运输业,发展特色农家乐3家,购置旅游运输车辆15台、水上游艇和旅游船只6艘。
    现如今,“游白云古寺,享农家风情,观瀛湖美景,品美味斋宴”的旅游格局业已形成,与生态农业、个私经济、劳务输出等相关产业互成犄角,并驾齐驱,拉动村域经济乘势而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4630元,增长到2014年的10937元。
    他让大伙快乐起来
    天柱山村由原来的水泥、天山、汪梁三个村合并而成,村情十分复杂。张明俊上任伊始就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加快村上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群众,用物质和精神两把手推动村内全面发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明俊跑遍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走访了近三分之二的农户,制定出了《天柱山村新农村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生态农业、个私经济、旅游服务、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和“建路、建园、建家、亮灯、清洁、娱乐、平安”七大工程,努力实现在花果山中幸福生活的梦想。
    如今,当你一走进天柱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仿古式门楼,既宣传推介了旅游,又颇具文化气息。每到夜幕降临,天柱山村的男女老少们便聚集在一起,有的跳起广场舞、有的打篮球、有的打响器,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脸上,在地无三分平的天柱山村,像这样的文体娱乐小广场已经建起了3处。村民们说,这都多亏了好书记张明俊。
    他将大爱洒向人间
    今年5月5日天柱山村党员活动室里,当日,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张明俊回到家乡后,顾不上休息,就把获得的1万元劳模奖金加上自己添补的5500元共15500元发给对村里发展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退休村干部、产业大户、在职村干部、村办小学及贫困群众。
    村民们已经记不清他多少次给大家发钱了,只记得他每次获奖都把奖金奖品分发给了乡亲们。“村民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张明俊常说的一句话,更是他心系百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的最好诠释。
    村民张明州骑摩托车不慎掉崖遇难,他出钱安葬;在孤寡老人张光田生活无着落的那些年月,他就像老人的儿子,尽心尽孝供养……村里八组村民谢远文请的帮工在干活时摔成粉碎性骨折,正当谢远文为这一大笔医疗费发愁时,张明俊拿出7000元,协调村上资助1000元,个人给谢担保贷款1万元解决其燃眉之急。
    困难村民张光林修建标准化圈舍,张明俊拿出3000元;村民张春余建新房,他资助1000块钱和2万块砖。村民罗天会、谢远明、冯甲勇、王本平、胡兵想跑运输,张明俊帮他们贷款买车,带领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担任村支书14年来,张明俊没从村上领过一分钱工资。这么多年,村上给他的工资,他都全部用作公务开支,还垫资30多万元修建村党支部及其他公益建设。从2002年开始,他每年还从自己公司拿出3%的利润作为村上的办公经费。多年来,张明俊个人无偿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扶持公益事业等捐款110多万元,累计帮扶贫困户200多户,贫困学生50多人。现在,村里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全村治安状况良好,基本实现信访不出村,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
    他把职责担在肩上
    从2004年起,张明俊先后担任镇、区、市人大代表和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2008年担任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还被推选为市、区党代表。十几年来,他走农户、到田间、赴灾区、入工厂,调查研究,累计提各类议案、建议、意见120余份。
    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了“省、市劳动模范,省、市党员致富带头人,陕西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陕西省最美村官,安康好人,安康市通村公路先进个人,安康市十佳青年,等荣誉。然而,多年来的辛苦,使他积劳成疾,年仅50岁的他不幸于今年6月份去世。对此,村民们无不落泪。6月27日,当地和邻村的3000多名群众,早早地自发赶到安康殡仪馆为他送最后一程。
    拳拳之心,诚诚之意出自他的内心,发自于他的责任和担当,他是农村村支书的好榜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