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唱响古莘扶贫攻坚合奏曲
合阳县精准扶贫工作迈入“快车道”
    金峪镇定国村社区。
    黑池镇马家庄扶贫搬迁小区全景。
    干净平整的整村推进村巷道。
    6月24日,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合阳召开。
    合阳县扶贫办刘培勇主任(左三)陪同县四大班子领导检查甘井镇贫困人口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左二:县委书记李县平;左四左:县长杨武民;右一:县政协主席梁军民;右四:县人大主任雷哲生。

    刘江西 梁立新 本报记者 王琦
    合阳县古称有莘国,位于渭北黄土台塬东部,北依黄龙山系与延安市黄龙县和韩城市为邻,南与大荔县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临猗相望,西与澄城县为邻。县域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98个社区和126个行政村,2014年底在册贫困人口10.2万人,贫困面占比26.8%,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集中连片开发县。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头等大事,按照习总书记“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制定出台《合阳县2014~2020年精准扶贫规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初步取得“精准、务实、持续、治本”的扶贫效果,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5.4万人减少到10.2万人,贫困村产业支撑基本形成,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精准识别,夯实扶贫工作基础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事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工程。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该县明确提出“瞄准对象、分类施策,着眼治本、注重造血,三位一体、形成合力”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把精准识别作为前提,努力做到对象、任务、措施、时限和责任“精准五到位”。
    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坚持家庭有商品单元房、有小轿车和大型农机具、有固定工作、有财政供养人员、有长期雇工等“五不纳入”,家庭困难有残疾人、智障人、重(大)疾病、失独等特殊弱势群体“四必纳入”原则,通过“低收入户排序法”,2013年底精准识别出全县12.1万贫困人口。根据“一高一低一无”识别标准,在全县各行政村自愿申请基础上,按程序认真摸排评议,精准识别出全县63个贫困社区、63个贫困村。结合126个社情与村情,逐社村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划分出需要通过移民搬迁、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健康促进、救助供养脱贫的“五种类型”,制订脱贫方案,定向施策,实施精准扶贫“五大工程”。
    同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全部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簿,及时更新信息,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实现动态精准管理。
    精准施策,彻底消除贫困根源
    移民搬迁高起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的问题,他们坚持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化安置与避灾搬迁优先、特困户搬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计划通过7年时间(2014~2020年)将4000户1.3万人,向重点镇和新型农村中心社区集中搬迁安置,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配套的集中安置小区,有针对性地扶持产业、帮助创业、组织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3年以来,新建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5个,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3个,累计搬迁616户2457人。目前,杨家庄、马家庄(一期)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已开始陆续投入使用,甘井、知堡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正在完善基础设施。
    产业扶持增后劲。坚持扶贫投入产业优先原则,对自然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产业支撑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在加大人饮、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红提、苹果等主导产业,通过财政贴补、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及农业专项补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各类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建园区、建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拓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渠道。近年来,通过产业扶持,8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步入小康。
    社会保障兜底线。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严格两个“80%”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投入,认真做好教育、医疗、救助供养等工作。积极拓展社会救助和集中供养覆盖面,将农村贫困人口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孤儿养育、残疾保障等救助范围,7847户20163人享受低保救助;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去年以来,共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助学金及生源地助学贷款4100余万元;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施健康促进工程,两年共新建标准化卫生室26个;加大医疗卫生便民服务力度,成立医疗专家服务队,巡回各镇村举办贫困人口免费义诊活动;健全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每年投入医疗救助资金600余万元,瞄准特困、贫困家庭,按规定据实救助,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医疗负担。
    创新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实效
    建立干部包抓驻村扶贫工作机制。实行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制度,33名县级领导各包抓1个贫困村,负责督办“一村一策”扶贫任务落实情况。建立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制度,选派126名机关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86个县级部门单位组成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实行结对帮扶,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通过送政策、传信息、出点子、解难题等方式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彻底脱贫。
    去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协调落实各类帮扶项目127个,实物投入折款500余万元,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就业培训等方面办了大量实事。建立整合项目资金定向扶贫工作机制。发挥各类扶贫资金作用,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他们坚持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每年10月份,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以移民搬迁、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为主体,整合以工代赈、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林业、民政、教育、卫计等涉农部门全部或部分项目和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以及移民搬迁新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及产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
    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一方面,推行“两公开、一监督”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即:项目建设前在项目村公开贫困户名单,公开到村和到户项目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及投入资金;项目实施结束申请验收前,公开到村项目工程(预)决算和到户补助资金,报账时由监督小组成员集体逐一审核,并由监督小组组长签字后方可报账。另一方面,推行扶贫开发项目监证制,项目合同签订统一由县扶贫办监证管理。通过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和合同监证管理制度,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成效显现到村到户。
    建立扶贫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镇办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年初签订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
    如今,合阳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已迈入“快车道”,一个举县一致、干群一心的精准扶贫格局,正在古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