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荒废地变“聚宝盆”
——淳化县“空心村”治理侧记
   本报记者 惠科 通讯员 蒲大伟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废的宅基地,大部分村民都搬出去了,成了空心村。2013年我们村通过整平,复垦耕地200多亩,一年群众可多增收十几万元。”6月30日,淳化县固贤镇丁村村干部肖永刚指着治理后的“空心村”,对记者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淳化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许多人重新规划了宅基地,翻盖了新房,而随着旧村住户逐渐减少,许多村庄杂草丛生,土地荒芜,成了“空心村”。
    为了破解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略有节余”,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年以来,淳化县按照“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始大力实施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土地复垦整理工作。
    该县在“空心村”治理工作中,为了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得实惠的样板,依据村庄地势和历史环境,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抓示范、树典型,探索有效发展模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更是按照规划和图纸监督,做到了窑洞挖透填实、不留树根杂物、不打“埋伏”、不留死角,整理后的田块地平埂直,道路通畅,尽量保留土壤耕作层,保持土地肥力,利于耕作。据统计,自2008年至2014年,该县先后复垦整理土地3.2万亩,新增耕地2.58万亩,复垦整理区域内农村人均新增耕地0.4亩。
    不仅如此,空心村的整治更使这个昔日荒废的村子出现了诸多可喜的变化:水、田、路、林配套完善,新铺砂石路1000米,绿化新村街道1200米,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如今的上坳村,整洁的村容,整齐划一的大门,宽敞的街道,村民开心的笑容都能彰显出该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