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新家园里绘出幸福画卷
——佛坪县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纪实

    通讯员 何立银 本报记者 王根平 李冀安
    佛坪县地处汉中市东北部、秦岭南坡,地势北高南低。绝大部分属于中山,山间谷地海拔多在600米~1200米之间。境内较大的河流都从北向南流,形成一系列平行的南北向岭谷状。年降水量938毫米。使佛坪县形成了天然的水侵害区。针对这一现状,佛坪县积极实施丹治小流域治理工作,使治理区群众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落实治理责任推动“丹治”实施
    为了做好这一项目,佛坪县县委、政府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认真学习“三严三实”,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努力改善丹治小流域治理工作环境,保障丹治小流域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丹治小流域治理项目实施涉及治理区集体、群众多方利益,发挥基层政府协调配合作用,统筹处理各方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对能否搞好丹治小流域治理工作,按期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佛坪县人民政府在前不久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与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的长角坝、袁家庄、西岔河等六个镇的镇政府签订了《佛坪县小流域治理工作环境保障目标责任书》。要求有关镇政府必须将丹治小流域治理环境保障工作列入本镇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年初有安排,中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既有领导包抓,又有具体人员负责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机制。并将丹治小流域治理环境保障工作纳入镇政府对项目所在村委会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提出项目所在镇政府在丹治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具体协调工作。
    首先,项目进展中必要的承包土地临时占用或调整。在开工建设前对涉及范围内林木、庄稼动迁的协调处理。对项目村村民义务投劳的动员、组织、调配。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疏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做到问题解决不出镇,群众无上访。并要求治理范围内的农户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小流域治理环境保障承诺书。小流域建设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群众受益,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对建成的水保设施建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管护人员,确保工程正常安全运行。
    同时,还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对于圆满完成小流域治理丹治环境保障年度目标任务且被评为先进的镇政府,给予表彰和0.5~1万元的奖励。如因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按照水保法律法规追究领导责任,并在全县予以通报,单位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单位领导不得评定优秀名次。
    小流域治理圆了种田梦
    做实事,敢担当。佛坪县在丹江小流域治理中的可喜成绩随处可见。在佛坪县沙窝村,村支书告诉记者,以前沙窝村地势开阔、光照充足。汉江三级支流——沙窝河为沙窝村的农田提供了充沛水源,水稻亩产在千斤之上,是佛坪县的粮仓之一。但在2002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将几辈人耕种的农田损毁殆尽,从此,沙窝村的农民由过去被人羡慕粮多吃不完的富裕村,变成了吃粮靠外买,用钱靠打工的贫困村。
    恢复农田,改变贫困成为沙窝村民的梦想。也成了佛坪水利人的梦想。经过县水保技术人员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者艰苦施工治理后,昔日乱石滚滚的河滩,如今变成了18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新建的1400米高标准河堤为防治洪水袭击提供了安全保障,配套的1000米田间道路和1250米的排灌渠改善了农民的耕作条件,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周边山上栽种了水保经济林——核桃、山茱萸,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让沙窝村人民的种田梦,幸福梦变成现实。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