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精抓质量快发展 细抓服务上台阶
——记不断改革创新的子洲县人民医院
    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JXC6000A型高频移动式X射线成像系统(C型臂)。
    日本岛津DR。
    荷兰菲利普CT。
    既将竣工的子洲县人民医院。

    本报记者 毛炜
    子洲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历经沧桑60余年。当前是一所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教学、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现有职工350人,专业技术人员27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8人,中级职称46人。开设病床220张,设置21个临床医技科室,7个职能科室。
    近年来,由于住院患者不断增长,住院病人达300多人,床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2012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启动县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改造,该项工程总占地面积14437.46平方米,新建总建筑23200.88平方米,其中原有建筑面积8571.47平方米,新建面积23200.88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636.9平方米,地上十二层建筑19563.98平方米,)。工程概算投资9276.82万元左右,建成后床位达到463张,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计划2017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管理篇
    “精抓质量谋发展、细抓服务求生存”,是子洲县人民医院办院宗旨。近年来,医院加强了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子洲县人民医院工作章程》《临床、医技质控量化考核细则》《护理质控量化考核细则》《医德医风量化考核细则》《医疗差错、纠纷、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子洲县人民医院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各级各类人员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使管理靠制度说话,以数据评价。加大制度的落实监督措施,建立制度落实监督保障体系,将制度分解量化,制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期考核和随机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与利益分配相挂钩,形成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标准化管理为尺度,以量化计分为评估的量化考核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方面。强化绩效管理,调动积极因素。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建立重实效、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管理骨干倾斜,充分体现按岗位定酬、按服务质量定酬、按业绩定酬的自主灵活的绩效分配机制。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风险要素、劳动复杂程度等要素纳入分配因素。实现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做到在什么岗位、负什么责任、享受什么待遇。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杜绝了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进一步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
    服务管理方面。实行每季度一次深入病房,现场征求意见和建议,发放临床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还不定期向社会和内部职工发放民意调查表,向出院患者发放回访表,最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实行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把查出的问题认真汇总分析,对存在的服务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临床满意度由2009年的71.5%增长到现在的97.5%。增加了26个百分点,增长率36%;医技科室满意度由2011年的90%增长到现在的94%,增长了4个百分点,增长率4%。通过开展临床、医技科室满意度调查,医护人员服务意识有所提高,工作态度转变,个别科室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好评。
    业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基本医疗核心制度,一是修订了院内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了医疗质量考核标准,为保证医疗质量,医院相关科室分别制定落实措施,加大督查力度,特别是针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经常性督导检查,重点加强医疗质量的内涵建设。采取平时督促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使该院的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严格遵守《基本用药目录》,认真按照医保制度办事,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做到不滥用、乱用药品,不开大处方。三是在完善各项医疗质量安全制度的基础上,医务科、质控办创办《医院质控简报》,把每月对各科室的业务大查房查出的问题和医疗质量中各项指标进行了汇总,并在简报上及时通报,印发全院各科室。四是定期开展岗位练兵、岗位竞赛活动,每季度进行三基考试,考试一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从礼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对于成绩优秀的和较差的分别给予奖励和惩罚,通过岗位练兵、岗位竞赛活动的开展,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人才篇
    人才是医疗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把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在培养人才方面,实行了“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优秀人才”的用人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培养优秀人才。2013年至今引进大学本专科生19人。
    今年,医院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高薪聘用一外科教授长期坐诊。同时,与中日友好医院、苏州市人民医院、西安红会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和榆林市星元医院进行了全面协作,在管理、人才、业务等方面得到了协作医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医院医护人员可在协作医院长期进修学习。从而,促使医院开展了许多新项目;普外开展了腹腔镜、膀胱镜、严重肝裂切除修补术等;骨科开展了髋关节置换、胫腓骨骨折Mippo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分期内固定术等;内科开展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胸腹腔置管引流胸腔、经颅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血管后遗症等;妇产科开展了无痛分娩、无痛人流等,使老百姓在该院同样能享受三甲医院诊疗的待遇。进一步推进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医改步伐。
    设备篇
    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为了不断满足老百姓的就诊需求,提高临床诊断率,医院在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购置了菲利浦多排螺旋CT、日立α5和菲利普HD11彩色“B”超、日本岛津全数字化平板摄影系统(DR)、C型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亚血球技数仪、经颅多普勒、多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全自动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数字眼底造影检查仪、日本宾得胃镜机、鼻窦内窥镜等先进设备,从而进一步添补了诊疗空白,扩大了服务项目。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临床需要及患者的需求。
    医改篇
    为了认真落实中省市县的医改政策,积极开展了“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政风行风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按照国家医改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以苗家坪镇、马蹄沟镇两所卫生院为试点实施了县镇一体化服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效益篇
    医院通过科学化管理、制度化建设、人才战略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09年经济收入达到了2075万元,2010年经济收入达到了2491万元,2011年经济收入达到了2888万元,2012年经济收入达到了3304万元,2013年经济收入达到了3218万元,2014年经济收入达到了3380万元,较2009年增加了1305万元,增长率为63%,平均床位使用率达到120%,治愈率达到了98%。实行了药品零差价。据统计,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由2012年同期的42%提高到72%,药品销售占药房销售的比例是8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5%下降到31%。同时,合理调整了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通过实行药品零差价和医疗服务及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用调整后,进一步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门诊患者逐步增加,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公立医院改革步伐。
    几年来,子洲县人民医院先后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省新农合‘三合理’先进单位”、“全市医院管理先进单位”、“全市医疗安全先进单位”“全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干部职工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市控烟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在该县举办的“文明子洲、青春风采”情景诗、“中国梦、我的梦”和“争做子洲好人共建幸福家园”等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在该县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中,该院积极参与并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历年成功举办了“五一二护士节”文艺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展望篇
    2014年,医院新领导班子上任加快了医院发展步伐。结合医院当前实际,进一步修订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启动医院改扩建项目工程,更新医疗设备,引进医疗人才,与省市三甲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等。白万祥院长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庄重承诺在任期努力完成“三大任务,实现六个突破”。“三大任务”即,一是严格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二是自加压力努力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多方争取逐年引进医疗人才,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六个突破”即,在管理上求突破;在服务上求突破;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求突破;在民生优先上求突破;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在医护质量上求突破。
    我们相信新一届领导班子也一定能够团结全院职工,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医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两个子洲”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为促进子洲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