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打好防汛这场仗










本报通讯员 储诚华
略阳县地处秦岭南麓,河流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2条之多,河道防汛是该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省防汛重点之一。为确保河道行洪畅通,水工程安全及涉河建设项目安全度汛,今年该县提早着手,强化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各项防汛度汛措施落实到位,为河道防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早安排部署夯实工作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河道防洪安全,该县水利局积极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汉中市河道管理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引起上级领导高度重视。
3月2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河道采砂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结合县防汛指挥部关于从4月1日起进入防汛备战状态的有关要求,县水利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河道专项检查及整治行动的通知》,在全系统整合了20名领导和执法骨干,分成三个检查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该县河管站又印发了《关于河道复平清障和采砂船上岸专项检查任务分解的通知》。从4月1日开始,对各采砂场的开采进度和河道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了全面检查,在对非法采砂及违规施工对象进行立案查处的同时,下发了河道复平清障通知,要求采砂企业4月25日前停止采砂作业,清运砂石料,复平河道,整治河道岸线,5月1日前所有采砂船和机械设备全部上岸、高位停放。督促河道施工企业抓进度、赶工期,尽可能在5月1日前完工,并拆除工棚、复平河道,确需在汛期施工的,必须编报汛期施工防汛预案。
多项措施并举完成河道复平
一是继续推行河管执法工作人员包河包船责任制,将河道清障、采砂船上岸及河道工程监管任务分解到人,逐一落实安全度汛目标责任。二是要求一律停止请休假,全力投入到河道复平清障、采砂船拆除上岸、水工程及涉河建设项目安全检查工作中去,全面排查、重点突击,并将此项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三是邀请县采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公安、环保、交通、安监等部门参加,对动作迟缓,措施不力的单位进行铁拳执法,并邀请县纪委、检察院跟踪监督。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截至5月1日,全县25个采砂场所属河道已全部复平,27条采砂船已全部撤离上岸,20条停放在30年一遇洪水高程线以上,7条受地理条件所限停放位置偏低,但都实施了埋设地锚、钢绳锚固和船体割孔等安全措施,所有采砂企业都编报了度汛预案,落实了值班人员。全县6个涉河建设项目中16处河道工程中,有14处已复平河道,在建的略高公路改造工程和中小河流三期治理工程已对有影响河段进行了清理,并编报了汛期施工防汛预案。
经统计,今年防汛已累计复平尾料5.73万方,清运砂石料9.15万方,拆除溜台5座、便桥2座,清除便道4条,拆除帐篷等其他临时建筑物8处,完成河道绿化3.8公里。在此基础上,该站利用1个月时间,邀请县防汛办参加,对全县的河道复平清障情况进一步验收,对存在问题的现场要求进行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备齐防汛物资强化值班纪律
一方面,征调砂场驳船3条,作为河道防汛抢险船只;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购置了救生衣、麻绳、铁丝、铁爪、雨衣、雨鞋等必备的防汛抢险物资。另一方面,要求加大汛期的河道巡查力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灵通信息,随时掌控雨情、汛情和险情。
从6月1日开始,河道已进入主汛期,全县所有河道全面实行了静态度汛,全面做好了防大汛、抢大险的准备工作。
略阳县水土保持工作亮点纷呈
略阳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丹治”二期工程),共规划张家坝、仙台坝和观音寺三个项目区9条小流域,土地总面积377.41平方公里,项目计划总投资785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6284万元,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01平方公里。建设期为5年(2011年~2015年)。受益人口1.14万人。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略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高标准的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目标,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思路,锐意进取,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辖区内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1年“丹治”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共完成略阳县“丹治”二期工程2012年度、2013年度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3.38平方公里,新建坡改梯306.58公顷,营造水保林3331.42公顷,营造经济林699.86公顷,生态修复面积56.62平方公里,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6处。完成投资4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200万元,省市县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800万元。
经过治理的项目区,目前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基本农田大量增加,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经济林水保林面积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上级组织工程项目验收时,林草措施成活率和工程措施保存率双双达到100%。工程建成后交付村委会及受益农户管理和使用,现运行正常并发挥效益。
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水生动物的家园
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略阳县域东北部,总面积341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32公顷,缓冲区面积1109公顷,实验区面积1274公顷。保护对象为大鲵、水獭、小鲵及其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是陕西秦岭南部生态结构最完整、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明显的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立以来,认真开展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大鲵资源有效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于2007年经批准成立了略阳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试验区建成大鲵原生态、仿生态繁育区12000平方米,年繁育大鲵幼苗约16000余尾,开展大鲵增殖放流活动3次,放生活动1次,共在保护区放流鲵苗6600余尾,有效促进了河道天然水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保护局建立健全了保护区巡护制度,每月对保护区开展不少于2次的日常巡查,基层保护站每周开展不少于2次的巡护工作。保护成立以来共查处在保护区破坏水生态环境、电鱼、毒鱼、炸鱼以及偷捕野生大鲵等违法案件60多起。
该局还定期在保护区内开展珍稀水生动物宣传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6.5普法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各种法制宣传活动展出宣传展板60块次,散发保护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单8000余份,刷写固定宣传标语600余幅。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遵纪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