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群众不脱贫 干部不脱钩
黄陵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
<    桥山镇上翟庄的西瓜大棚。
    果业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群众栽植果树。
    双龙镇南峪口村养殖黑木耳提高村民收入。
    县委宣传部为牛家庄村贫困群众赠送化肥。
    上翟庄群众赵怀亮种植的温室大棚葡萄。

   通讯员 段朝辉 刘会斌 本报记者 王栗
    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真正让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户上、扶到根上?如何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力量,真正把精准扶贫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黄陵县县委书记呼世杰指出,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该县将全力解决好“扶谁”、“谁来扶”和“怎么扶”三个问题,真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对象的精准性扶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局部“量变”实现全局“质变”。全县1199名干部结对包扶贫困户工作一定3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找准“病根、穷根”精准施策发力
    5月21日一大早,黄陵县隆坊镇仓村牛家庄村的群众早早就来到村前广场,免费领取县委宣传部送来的化肥和科技致富书籍。村民张保贵高兴地说,当前正是地膜玉米的生长旺盛期,急需追肥,这2万多元的优质化肥,对全村55户群众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与此同时,部领导班子成员还来到贫困户毛花、康文秀、李彦军家里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脱贫想法,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做好前期摸底。 
    为杜绝“富人戴帽、穷人落榜”不公平现象,该县在建档立卡扶贫信息库已录入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触觉”延伸到每一个贫困户、每个贫困人口,制定了《黄陵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核查工作方案》,逐村逐户逐人,核查核实登记,建立表册台账,分类统计汇总,掌握翔实数据,对脱贫指标、小康指标综合分析测算,精准掌握了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和帮扶意向,找准了贫困“病根”和“穷根”,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该县共有55个贫困村2202户贫困户,按照干部包扶工作安排,市级和市直部门下派干部包扶197户;全县1199名干部包扶2005户,其中县级干部每人包扶4户,正科级干部每人包扶3户,副科级干部每人包扶1户,直接与最贫困的农户“一对一”结对包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和“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包扶要求,包扶干部将重点帮助贫困户做好理清思路、增强信心、发展产业、提升能力、资助上学、协调就业、解决困难“七件扶贫实事”,提供送扶贫项目、送发展资金、送实用技术、送致富信息、送农用物资、送就业岗位“六项具体服务”,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统筹谋篇布局绘制扶贫蓝图
    全县55个贫困村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县境内的沮河、洛河、强河、淤泥河流域贫困带上。因病、因学、因残和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是致贫的主要因素。黄陵县委、县政府在吃透贫困底子,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统筹谋篇布局,绘制扶贫蓝图。提出了“一个目标两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用三年时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整体脱贫。贫困人口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第二步再用三年时间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继续对初步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三年扶持,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全面够格奔小康。
    2015年,该县将投资9900余万元,全力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能力建设4大类9小类专项扶贫项目,包括2013户7046口人的移民搬迁,900户3000人的产业扶持,3个续建、18个新建整村推进扶贫等项目;全力做好20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人次“雨露计划”,262名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等能力建设扶贫项目;同时联合扶贫办、移动、电信三家,为全县贫困户建立以宽带连接、信息群发、微信互动的扶贫信息平台,发布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及时掌握扶贫信息资源,了解扶贫最新动态。
    县电视台、网络中心实施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为贫困户免费安装家庭光纤宽带接入和高清点播电视设备,实现光网信息全覆盖;县上还预算专门资金,在推行15年义务教育、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黄陵县贫困家庭在校生帮扶方案》,对贫困家庭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全覆盖资助。采取县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工资的办法,动员县境内民营企业拿出一定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带动脱贫致富;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干部驻村联户扶贫、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和“百个支部联百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动员全县191个县级部门党组织、社会团体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一村一单位(企业)、一村一队伍、一户一干部”的标准,向全县191个行政村落实了“一对一”包村单位,重点对全县55个贫困村每村派驻了一个扶贫工作队,做到群众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不同贫困对象选用具体措施
    针对不同的贫困对象,黄陵县还研究制定了十条具体措施,力求做到扶贫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
    一是为无安全住房、无劳动能力、无家庭积累的“三无特困户”免费提供不超过6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二是在享受避灾移民搬迁政策的基础上,为特困搬迁户每户再补助1万元。三是为在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四是为新发展的扶贫互助协会注入本金20万元。五是建立300~500万元贫困户发展产业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六是塬区贫困户新建果园的,免费提供苗木;川道贫困户养殖中蜂10箱以上的,每户一次性补助8000元。七是对全县55个贫困村按照塬区贫困村100~300万元、川道贫困村300~500万元的投资规模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给予扶持。八是民营“四上”企业和民营旅游景区安置农村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就业的,每安置一人,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九是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担任乡村保洁员,财政每人每月再增加补助100元。十是对贫困家庭在校的中高职学生每人每学年补助生活费2000元;在校本科生每人每学年补助生活费3000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