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金黄色的希望
咸阳 孙文胜
    一进入农历四月,金黄就逐渐成为大地的主色调。有趣的是,麦子在由青翠、淡黄,演变成金黄的过程中,太阳和农人是携手的合作者。太阳将色彩泼洒一点,农人挥舞锄头涂抹一点,到了芒种,麦子的肤色就达到了极致,丰硕的腰身也芳香迷人。
    庄稼是在农人的期盼中成熟的。
    在一个小麦泛金的季节,我曾看见父亲跪在成熟的麦田里低声自语。灼热的夏风,夹杂着布谷的鸣叫四处涌动,他滚落的老泪,溅湿膝下一地浮尘。太阳如水般淋漓倾泻,他神情严峻,身体僵直,手心捧着的麦粒,颗颗闪耀着金光。那一刻,四野辽阔,万籁俱寂,天、地、麦子,和无数次被风霜雨雪雕刻的父亲浑然一色,他们的组合呈现了自然基本的色彩,少了谁,那恢弘的画面似乎都将成为不完整的缺憾。
    我最早为这种色彩所震撼,是在少年时的一个初春。
    那天,我和父亲拉着板车到北原上卖胡萝卜。过了午时,胡萝卜还剩下大半车。父亲揉揉膝盖说,歇歇吧,吃点东西。我们就圪蹴在村口一个荒废的配电房前,吃起了咸菜夹馍。
    虽然时令已近惊蛰,但呼呼的西北风,还是吹得我像冻猴一样缩在墙角。一位大叔打身边经过,就对我父亲说,跟我来,给娃舀碗热汤面吃。父亲迟疑了一下,就点了点头。
    大叔的家不大,是三间半边盖的厦子房。大妈的面条刚出锅,闻起来香喷喷的很馋人。她盛一碗给我父亲,一碗给我。父亲觉得受用不起,又是摆手又是阻隔说:“我吃馍饱了,娃有一碗吃就行。”大叔说:“粗茶淡饭的,端来就吃,有啥推让的?”说着,还给父亲递上了旱烟袋。于是,我们父子俩就都吃了碗热面。
    吃完饭到后厨送碗,见院中几垄油菜竟然在乍暖还寒的季节灼灼地开了,心下不由好奇。大妈说,这些花是比外面开得早。你没看四周有墙护着,你叔还给上面搭了塑料棚呢。油菜素朴地生长着,金黄的花儿在墙角白雪的映衬下迎风含笑,我的心里不知怎么突然就暖融融的,仿佛从我有记忆起,那些油菜花就一直这样热情地盛开着。
    虽然我心中有团暖,但当我该描绘自己的金黄时,却因惧怕现实而退缩了。
    那一年,当我融入城市的理想破灭后,扛着铁锨站在粗粝龟裂的黄土上时,我被眼前的现实击到了。我看不见诗人眼里的风景和浪漫,也体会不到父亲的收获和快乐。在一阵近乎疯狂的胡翻乱铲之后,我满手血泡,仰天而泣,竟然在暮色中昏沉睡去。当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吵醒后,我看见父亲在我身边放了一盘葵朵,那明丽的色彩与秋夜的星空两相呼应。父亲说,醒了?口中的烟斗一明一灭。他拿起葵朵问,这是啥颜色,我木然。父亲说,你是识文人,看看这饱满的籽粒,应该知道啥叫聚天地精华。这葵朵,染的就是日头的颜色。父亲早年失去双亲,土地、庄稼是他活命的依赖。他在无望中读懂了稼禾的语言,自然也就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面对苍天厚土,我还有什么抱怨的理由?站起身,我和父亲披着月色,踏着夜露蛙鸣轻松回家。那年秋日,玉米、葵朵、毛豆、南瓜……个个都像讲义气的朋友,或慷慨的客人,带来了一串串、一嘟噜、一盘盘、一朵朵丰厚的回报,让接应的人手忙脚乱,顾住前面顾不住后面。等到把它们肩扛手提、人拉车载地收起来、运到家,墙上挂的、晒箔上晾的、窗台上摞的、院角里栽的,映得屋里屋外亮橙橙的,空气中弥漫的香气,熏得人如痴如醉,步履踉跄。碗里的油水汪了,父亲的腰身展脱了,我的婚事也醒动了。
    一年后,我把一个圆脸盘的姑娘迎进了家门。黄土地上,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