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把村干部“轮班”落到实处
记者 张忠德 /文
    近日,记者到一些农村采访,发现不少村委会“铁将军”把门,尤其一些偏远山村的村委会活动室更是如此,甚至有的连一个村干部的联系电话都没公示。而一些地方,近年虽然推行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但坚持不久,继而“脱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形成“有事找村委,村委不见人”的尴尬现状,村民来办事常吃“闭门羹”。这是没有把中央“推行村干部轮班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等制度”落到实处的表现,此项制度应全面推行,从严督查考核,防止回潮、变形和反弹。
    2014年8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推行村干部轮班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等制度,公开干部联系方式,坚决防止基层干部空岗、服务站点空置、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问题。
    2014年8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推行村干部轮班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等制度,公开干部联系方式,坚决防止基层干部空岗、服务站点空置、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问题。这是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切实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014年8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强调推行村干部轮班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等制度,公开干部联系方式,坚决防止基层干部空岗、服务站点空置、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问题。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夯实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发挥村干部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可以说既符合农村实际,又符合农民需求,是务实惠民之举。
    近年来,中央、省、市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了村(社区)活动室,目的就是优化村级服务资源配置和改善服务环境。既然,服务环境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好了,就要有人来更好的服务,不能经常唱起“空城计”。尤其,当前撤并村组后,出现了一些空心村,村子的规模和范围增大了,村委会的服务面也就更大了,小到为村民开个证明,大到调解矛盾纠纷,甚至现在逐步延伸到村的便民服务站点,为群众代办各类证照、社保低保、户籍计生等,这就要求每名在职村干部都要参与轮流值班,保证每天(除法定节假日外)至少有一名村干部在村委会轮值坐班。
    当然,“村官”并非脱产干部,他们也要养家糊口,平时也要忙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在推行村干部“轮班”制的同时,应考虑到村干部性质特殊,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县、镇两级应对村干部轮流值班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并把“轮班”值守列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村干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相挂钩。
    事实证明,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可以有效激活农村基层政权,明显改变许多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农村工作、村民事务得以及时处理,化解了村民“办事难”的怨气,干群关系也由此得到改善,农村工作变得更为顺畅而有成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