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广袤乡村如何焕发新活力?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走入社会……近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出现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挑战。
农为国之本,今后应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帮助“农二代”更好发展?这些话题引起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
绿色农业发展呼唤切实转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很大成绩,也有不少忧患。我们过去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比较大的危害,也对农业自身发展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制约。”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等问题突出。化肥、农药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0%,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
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表示,一方面要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治土治水力度,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环境。
土地流转严防““非粮化非粮化”“非农化非农化”
“由于政府多年未对农民承包的土地权限、承包人进行调整,一些已经死亡人口或嫁外村的女性,所承包的土地仍在原承包人名下;而新增人口(新生儿、外村嫁过来的女性)不能得到相应的承包土地,这在全国是个普遍问题,影响了将近10%农村人口,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说。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后必须加快确权颁证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建设,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严格用途管制,防止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并且加快配套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改变土地权利二元格局,实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防止土地‘剪刀差’在城镇化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加剧贫富差距。”宋丰强委员说。
“农二代农二代””不应成为不应成为““城市边缘人城市边缘人”
“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3亿人,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达到1.41亿人。越来越多‘80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却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中来。‘两栖人’、‘城市边缘人’的身份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引起社会问题,需要从各个层面给予关注。”何香久委员说。
代表委员们建议,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工伤、医疗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把困难农民工家庭纳入政府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享受范围,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同时,在创业资金、项目、法律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推动其在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和就业。
农村美要““内外兼修内外兼修”
“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乡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3日在北京建议,农村美,也要“内外兼修”,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内地新型农村建设这些年,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合村并点后,农民住进了高楼,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周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但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其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
周森建议,各级政府可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先进镇创建、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其中,加强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清洁饮水、清洁能源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
“可在基层配备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添置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图书室、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使群众文化显现生机。
农业补贴去普惠制不能养闲汉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2年聚焦“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也是每年两会的关注重点。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同时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改变现有“普惠制”的农业补贴方式,让真正需要补贴的人群受益。
宗庆后建议,政府要对确实需要补贴的人群与补贴方向进行科学分析,把补贴经费集中起来使用,向真正的贫困地区倾斜,彻底解决目前2600万左右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以及重点解决那些农民无法投入、也投不起的问题,例如新修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与良种推广等。
农为国之本,今后应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帮助“农二代”更好发展?这些话题引起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
绿色农业发展呼唤切实转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很大成绩,也有不少忧患。我们过去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比较大的危害,也对农业自身发展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制约。”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等问题突出。化肥、农药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0%,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
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表示,一方面要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治土治水力度,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环境。
土地流转严防““非粮化非粮化”“非农化非农化”
“由于政府多年未对农民承包的土地权限、承包人进行调整,一些已经死亡人口或嫁外村的女性,所承包的土地仍在原承包人名下;而新增人口(新生儿、外村嫁过来的女性)不能得到相应的承包土地,这在全国是个普遍问题,影响了将近10%农村人口,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说。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后必须加快确权颁证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建设,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严格用途管制,防止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并且加快配套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改变土地权利二元格局,实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防止土地‘剪刀差’在城镇化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加剧贫富差距。”宋丰强委员说。
“农二代农二代””不应成为不应成为““城市边缘人城市边缘人”
“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3亿人,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达到1.41亿人。越来越多‘80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却又无法完全融入城市中来。‘两栖人’、‘城市边缘人’的身份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引起社会问题,需要从各个层面给予关注。”何香久委员说。
代表委员们建议,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工伤、医疗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把困难农民工家庭纳入政府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享受范围,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同时,在创业资金、项目、法律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推动其在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和就业。
农村美要““内外兼修内外兼修”
“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乡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3日在北京建议,农村美,也要“内外兼修”,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内地新型农村建设这些年,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合村并点后,农民住进了高楼,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周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但比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其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
周森建议,各级政府可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美丽乡村先进镇创建、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其中,加强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清洁饮水、清洁能源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
“可在基层配备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添置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图书室、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使群众文化显现生机。
农业补贴去普惠制不能养闲汉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2年聚焦“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也是每年两会的关注重点。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同时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改变现有“普惠制”的农业补贴方式,让真正需要补贴的人群受益。
宗庆后建议,政府要对确实需要补贴的人群与补贴方向进行科学分析,把补贴经费集中起来使用,向真正的贫困地区倾斜,彻底解决目前2600万左右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以及重点解决那些农民无法投入、也投不起的问题,例如新修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与良种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