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活出个精彩人生
——临渭区下邽镇张杨村村民眼中的南潮玲

    本报记者 吴永刚 李金蔚 文/图
    65岁的南潮玲是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张杨村公认的“能人”,提起他大家伙儿都是啧啧称赞。“他干啥成啥这大家都知道,但我最佩服他的主要是思想超前、理念先进、敢想敢做,体验任何新事物都是村里第一人,特别懂得生活。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年龄大了,经常在村里,很多事情也不懂,大家就一直看着他咋过日子,暗暗地跟他学,照猫画虎的也能把日子经营好。”3月3日,57岁的村民南建文对记者如是说。
    注重品质享受生活
    看得出老南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家中瓷砖碧瓦,红地白墙,除了给生活提供方便的沼气调压器之外,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双开门冰箱、吸引记者眼球的是一套净水器。老南认为,现在城里人都提倡养生,与其去花钱买一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还不如从饮水饮食开始注意。平时吃饭也是少油腻,荤素搭配合理,吃的健康身体硬朗,才是一切好生活的前提。
    在老南眼中,现在农村不比以前,惠农政策也不少,大家收入都高了,温饱已经不存在问题,懂得如何去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农民好学,肯学,思想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新农村的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农民才能越来越与时俱进。
    张杨村的党支部书记郗建国说,现在村里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像南潮玲这样的空巢老人在村里很多,有他这样生活理念的人确实是值得提倡的。村上今年还计划建设幸福院、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给他们提供养老活动场所,并在村上组建百人锣鼓队、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记者从下邽镇人大副主席、张杨村的包片干部沙长春那里得知,张杨村是下邽镇“美丽乡村”的示范村,镇上计划以点带面,除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这里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真真正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科学致富与时俱进
    随着机械化的普遍使用,更多的农民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生产内容也不再是局限于以前的传统作物,他们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下邽镇从2005年开始大力发展红提葡萄种植业,红提成了当地农民的新宠,老南也自然不会落后,开始种起了葡萄。
    去年,当地的红提由于阴雨天气的冲击,很多都烂在了地里,今年开始老南准备建设避雨棚,向相关专家多请教学习,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把自己的葡萄品质提上去。老南认为只有懂得科学致富,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才能实现增收。生活富裕了,生活层次自然就提高了。
    说罢,老南拿起一沓报纸,他告诉记者,农村过去相对闭塞,知识信息匮乏,那时候农民还是政策法规意识淡薄,很多惠农的粮食补贴、农机补贴都不了解。现在社会知识更新快、信息传递快,很多惠农的政策他都是从农业报纸上得知的。今年,除了每天坚持读报获取农业信息,老南还计划给家里装上无线WIFI,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化。
    采访中,下邽镇副镇长简荣忠认为老南说得很对,虽然现在当地村民生活富起来了,但跟别的地方相比较还是存在差距的,老南能够静心思考,发现管理经验、种植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并不断付诸努力确实是新农民的典型。他那种锲而不舍汲取知识,不断地向新兴事物和现代科技迈进、向信息技术靠拢的精神是所有农民朋友应该去学习的。镇上也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不断地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同时树立典型让大家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先进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让当地的农民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