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想起年炮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只要是身处陕西关中道的汉子,免不了使人怀念起过年来了。而最让人感怀的便是放年炮了。
过年,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吃是第一位的,放炮是第二位的。说起放年炮,就得适时,适时放年炮就得有一个确定时间。那时,按照家乡当地风俗习惯一般都在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那一刻。但旧时候整个村子没有一只钟表,人们不时下炕走到院子里观看星斗在天的位置,依此判断,旧年和新年交接的时刻。我的父亲尽管手头紧巴,炮也买得不多,却是个争放新年早炮的人。我也肯定睡不着,便坐在热炕上等着,等等也竟没了瞌睡,来了劲头,等待父亲在院子发号施令,当父亲在院子里观测过三四次天象之后,终于发出了命令:“该放炮了!”我便急忙跳下炕来,冒着黑乌乌的夜色,忘记了寒冷,和他一起点着一盏小油灯,走到冷气沁骨的大门外,看父亲用火纸点燃雷子炮,胳膊一扬就把冒着火星的炮甩到空中,发出一声爆响,接着余音袅袅。父亲接二连三的这种动作和大同小异的响声,使我真的有一种陶醉的感觉。
更令我感到陶醉的炮声,是1983年或1984年,大年三十的后晌,村子里就隐隐约约有了炮声,一会儿是震人的雷子炮,一会儿是紧急激烈的鞭炮连续性响声。父亲已经辞世,我自然继承了父亲早年放早炮的习俗。那时,我家有了一口闹钟,不需像父亲那样半夜三更,三番五次到院子里去观测星斗转移,当时钟即将指向12点时,我早已起床拎着鞭炮和雷子炮站在大门外了。我不知出于何种意向,纯粹是一种感觉,先放鞭炮,连续热烈的爆炸,随之整个村庄的鞭炮此起彼伏的声音完全融合在我的鞭炮声浪中,山村沸腾了,我的小妹双手适时捂着小耳朵在大门口蹦着跳着,比当年我在父亲放炮的时候欢势多了。
家门口有条小溪,我在自家门口放着炮的时候,却感知到一种排山倒海的爆炸声浪由小溪对岸传过来,山沟里有了回响,也隐隐可以看到空中时现时隐的爆炸的火光。我敦促小妹赶快回到屋里,自个走到场塄边上欣赏远处的炮声,依旧连续着排山倒海的威势,时而奇峰突起,时而群峰挤拥,时而还能听到潺潺的溪流声响,我的面前是夜幕下的清河,河那边是属于冯村管辖的一个挨一个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自然村庄,在开阔的天地间,那起伏着的炮声洋溢着浓厚深沉的诗意。这是我听到家乡最热烈的新年炮声,确实不是司空见惯的炮声,非常奇特,非常稀罕。
哦,我突然似乎明白了,那是农民囤有缸满,年年有余的象征!那也是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出来的喜悦!农民吃穿有质量,有保证,甚至成了市民,从年头到年尾天天都在过年。这炮声是在清河两岸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家乡父老乡亲的笑声中爆响着,是对为已经过上好日子,不再为吃饭穿衣而发愁的农民发自心底的欢呼和祝福。
过年,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吃是第一位的,放炮是第二位的。说起放年炮,就得适时,适时放年炮就得有一个确定时间。那时,按照家乡当地风俗习惯一般都在旧年与新年交替的那一刻。但旧时候整个村子没有一只钟表,人们不时下炕走到院子里观看星斗在天的位置,依此判断,旧年和新年交接的时刻。我的父亲尽管手头紧巴,炮也买得不多,却是个争放新年早炮的人。我也肯定睡不着,便坐在热炕上等着,等等也竟没了瞌睡,来了劲头,等待父亲在院子发号施令,当父亲在院子里观测过三四次天象之后,终于发出了命令:“该放炮了!”我便急忙跳下炕来,冒着黑乌乌的夜色,忘记了寒冷,和他一起点着一盏小油灯,走到冷气沁骨的大门外,看父亲用火纸点燃雷子炮,胳膊一扬就把冒着火星的炮甩到空中,发出一声爆响,接着余音袅袅。父亲接二连三的这种动作和大同小异的响声,使我真的有一种陶醉的感觉。
更令我感到陶醉的炮声,是1983年或1984年,大年三十的后晌,村子里就隐隐约约有了炮声,一会儿是震人的雷子炮,一会儿是紧急激烈的鞭炮连续性响声。父亲已经辞世,我自然继承了父亲早年放早炮的习俗。那时,我家有了一口闹钟,不需像父亲那样半夜三更,三番五次到院子里去观测星斗转移,当时钟即将指向12点时,我早已起床拎着鞭炮和雷子炮站在大门外了。我不知出于何种意向,纯粹是一种感觉,先放鞭炮,连续热烈的爆炸,随之整个村庄的鞭炮此起彼伏的声音完全融合在我的鞭炮声浪中,山村沸腾了,我的小妹双手适时捂着小耳朵在大门口蹦着跳着,比当年我在父亲放炮的时候欢势多了。
家门口有条小溪,我在自家门口放着炮的时候,却感知到一种排山倒海的爆炸声浪由小溪对岸传过来,山沟里有了回响,也隐隐可以看到空中时现时隐的爆炸的火光。我敦促小妹赶快回到屋里,自个走到场塄边上欣赏远处的炮声,依旧连续着排山倒海的威势,时而奇峰突起,时而群峰挤拥,时而还能听到潺潺的溪流声响,我的面前是夜幕下的清河,河那边是属于冯村管辖的一个挨一个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自然村庄,在开阔的天地间,那起伏着的炮声洋溢着浓厚深沉的诗意。这是我听到家乡最热烈的新年炮声,确实不是司空见惯的炮声,非常奇特,非常稀罕。
哦,我突然似乎明白了,那是农民囤有缸满,年年有余的象征!那也是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出来的喜悦!农民吃穿有质量,有保证,甚至成了市民,从年头到年尾天天都在过年。这炮声是在清河两岸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家乡父老乡亲的笑声中爆响着,是对为已经过上好日子,不再为吃饭穿衣而发愁的农民发自心底的欢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