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大闸蟹“爬”上黄土高原
任阳婷 刘丽娟 记者 王宏海
    “咱这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山吃饭的,谁能想到也能靠‘水里的螃蟹’挣钱呀!”1月15日,谈起自己的大闸蟹养殖场,家住黄龙县圪台乡的养蟹老农赵爱民快人快语地打开了话匣子:“原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心想两三年收回成本就行了,没想到一年就收回了本钱,还赚了不少钱呢!明年我打算把池塘扩到10亩以上,就让这‘横行霸道’的小螃蟹,带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哈哈哈。”
    黄龙县东北部的圪台乡,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庄稼“靠天收”。去年,乡上鼓励农民依托土地流转创业,还通过外出学习、观摩,邀请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前来实地考察,决定依托当地水源丰富、气候适宜、阳光充足等自然条件,围田养殖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春天,大闸蟹首次“爬上”黄土高原,成功落户圪台乡。
    养蟹项目落户后,谁来养殖成了首要难题。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养蟹一事既陌生又好奇,始终没人敢接这一“烫手山芋”。终于有一天,67岁的赵爱民,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一开始我也很担心,没有技术,没有经验,赔了咋办?”赵爱民憨厚地说,为了确保大闸蟹养殖成功,乡党委、乡政府投资20万元挖水塘5亩,设置防逃板350米,还完善了所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免费提供饲料,还积极联系上海方面免费为蟹农发放蟹苗,并派养殖专家进行长期技术指导。“这下我就放心了,决定放手一搏。”
    蟹池里的水,是适合大闸蟹生长的当地优质水源,再在池塘里种一些水草,螃蟹生长环境好,肉质也会鲜嫩,价格自然就高。但是水草怎么种植?池塘多长时间要换水?日常消毒如何进行?这连串的问题,可难坏了赵爱民。此时,乡党委、乡政府及时请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冯万能。在“大救星”冯万能的长期指导下,悟性很高的赵爱民,很快掌握了养蟹技术,并主动向其他养殖户传授。
    2014年中秋节前,大闸蟹试养喜获成功。
    如今的黄龙县圪台乡大闸蟹,已远近闻名,个个青皮白肚,黄毛金爪,个大肉鲜。周边县区还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走,去黄龙吃大闸蟹去。”
    据圪台乡党委书记李世权介绍,在乡政府扶持帮助和养殖专家精心指导下,前不久养殖场新进的2800只蟹苗,现已长到三四两,个个体大膘肥。按市场每只平均50元计算,每亩纯利润可高达1.5万元。目前,大闸蟹生态养殖,已成为圪台乡的新名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