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克难奋进求突破


通讯员 王波 叶静 记者 胡汉杰
城固县博望镇位于张骞故里,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今年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立足镇情,坚持实施项目强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民生稳镇、实干立镇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镇落实各类建设项目112个,项目总投资达43.265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535亿元,镇级财政收入完成1531万元,占年任务110%。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2亿元的金华路商贸楼开发建设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占地50亩,投资1200万元的仁济医院扩建项目已全面竣工,现已对外营业……乐城公园、西城高铁征地、北方明珠征地等一批县上重点项目环境保障有力,措施到位,工程进展有序。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镇围绕以“特色园区、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为骨干的农业主导产业。蔬菜冬春复种面积达到2.8万亩,沿胥水、汉江走廊发展设施大棚蔬菜2000余亩,大中棚蔬菜面积达到3230亩。巩固发展千头以上养猪场7个,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6户,5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42户,生猪存栏总量达5万余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先后在周家堰村落实水稻机插机收示范片300多亩和油菜机播机收示范片350多亩,为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今年以来,镇党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三好两强一满意”党组织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陈邸村、大草坝村、舒家营村3个后进村、钟楼街、解放街、中山街3个后进社区,进行党组织集中整顿,使整建村(社区)的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变,三力得到有效提升。
扎实开展“扩面提档”活动,拓宽非公党建工作新领域,全镇涌现出了以东方实业集团、城飞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双强六好”非公企业支部。全镇各级党组织将整改承诺向广大群众公示,承诺办实事116件,预计到年底95%以上均可实现。
胜利村:同心协力促发展凝心聚力构和谐
胜利村位于县城中心,下辖六个村民小组,409户1119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135元,村级集体积累1861万元。全村干群同心协力,使村域经济社会持续保持了既好又快的发展,取得的成果喜人。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鼓励多种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原有集体产业资源,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质量和效益,为持续发展增添后劲。依托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着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累计引资1580万元,形成了以金龙商城、西泊龙商城两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撑,以光荣实业、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景天宾馆等一批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企业为主体,以416间集体房招商出租为临街辐射经营网点的“点线面结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全村有个体工商户120多户、私营企业8户。
以党建工作为切入口,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不断加强群众精神家园的建设和培育。在胜利村社区建成现代化、信息化办公楼和一厅式便民服务中心。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农民法纪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文明新风教育,全村形成了遵纪守法、崇尚文明、拼搏创业的良好风气。
投资5000万元建成5栋公寓式楼房,一举解决了全村百余户的住房问题,实现了群众由“村民”到“市民”的转变;先后投资30余万元,用于改水、改厕,硬化道路等;成功创建甲级卫生所,对本村村民减免相关费用;全村老幼人均享受每年3000元生活补助;健全了党员活动室、计生活动室和农民夜校,配齐了图书、文体娱乐用品。牵头承建的城东社区,文化氛围浓厚、配套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优美,为群众提供了和谐的人居环境。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村“两委”一班人并没有满足,而是以昂扬的姿态,开拓的精神、矫健的步伐,描绘着更加美好的蓝图。
江湾村:弘扬文明乡风建设和谐家园
江湾村地处县城以西,108国道旁,是城固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近年来,该村“两委”以抓群众的教育管理入手,不断培育主导产业,全村风气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科技教育,经常请科技人员到村上讲病虫防治、果树栽培修剪和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栽培知识,全村现在已形成优质米、蔬菜、食用菌、劳务输出、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每年开展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十大孝子、好公婆、好妯娌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采取挂牌激励,并在年底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上予以表彰,使全村干群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全村已命名双文明户334户,并涌现出了王静、郑素贤等25对好公婆、好儿媳。
全村先后投资上千万元,硬化全村主要交通道路和农户门前巷道、水沟近20公里,安装路灯160盏,安装健身器材20余套,新开辟环村路2条,修建水泥U型渠道15公里,新建抽水站一座,新修建小河桥2座,新开通铁路通道1处,解决了多年来千余村民行路难和人畜安全问题,还新修办公场所1100余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吸引了投资上千万元的彩钢复模版厂和投资200万元的面粉厂等企业落户江湾。
如今的江湾村,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农户二层半住宅楼房排列有序,庭院、水沟、巷道干净卫生,走进村子,感受到的是一片新农村的景象!
军王村: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生态富裕村
军王村地处城龙路以北一公里处,是博望镇最西面的一个自然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有295户,共计986人,耕地面积947亩。201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一万元,并先后荣获省级“小康村先进党组织”“文明村镇”,市级“五个好党组织”、“小康村”、“文明村”等多项殊荣。
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自2002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种植柑橘、草莓和莲藕,现建成柑橘500余亩,发展草莓、莲藕专业户20余户,运输专业户50多户,承包外地砖厂6个,使军王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村集体由负债百万元到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90%的群众盖起了小洋楼。
村上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一是对全村吃自来水农户实行自来水电费补贴制度,每立方只收取0.60元;二是合作医疗每人80元集体交款;三是养老保险每人每年补助50元;四是对本村每年考取大学生分:一、二、三本一次性奖励500~2000元助学金。五是对改厕改厨达标农户,每户奖励3000元,截至2014年3月,全村已兑现161户。六是每年春节前,党支部村委会都要对离职老干部、老党员、困难群众进行慰问,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村支部的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了也能得到有效体现。
2014年,军王村又被汉中市列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单位,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心利用三年时间,计划投资300万元,把军王村建设成“村容整洁、生态秀美、文化鲜明、设施完善、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截至目前,集体已投资40多万元,完成了《军王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测绘工作,各种规划和编制正在进行,该工程已经从环境整治方面施工,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庙坡村:发展产业促增收团结奋进惠民生
庙坡村位于博望镇以东5公里处,湑水河大桥以南,是城固县东大门出口。近年来,在全村干群的不懈努力下,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先后获得县委廉政文化先进集体、县级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县级优秀科技示范园和市委生态先进村的荣誉称号。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村上从2009年开始,在保持传统的种植蔬菜优势下,引导村民发展大棚菜种植,聘请实现农业技术专家到村指导,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目前全村种植设施大棚菜达1958亩,探索创新出“大棚早春洋芋——秋延西红柿”、“大棚早春洋芋——夏西瓜——秋延西红柿(辣椒)”等独特的种植模式,村里的蔬菜种植由原来的一年两熟变成一年三熟,年产量9890吨,年产值1760万元。培养种植技术员15名,科技致富能手380人,蔬菜种植户408户,40人获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农民人均收入从五年前的4300元增至12600元,2012年该村被省上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村两委一班人不忘为村民办实事、好事。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兴修农田水利、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为538户农户安装了自来水,村民吃上了干净水。二是亮化、美化村内环境卫生,整修了两室一校和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建设,铺设了村委院内彩砖230平方米。三是注重群众业余生活。建立了村文化室、图书室、计生宣传室和村卫生医疗室及村科技培训室、老年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场,固定管理人员,长期对外开放,群众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庙坡村的经济发展和焕然一新的面貌,是班子和谐、团结、求真务实的结晶。如今的庙坡村,正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谢家井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位于县城以北城许路边的谢家井村,下辖三个村民小组,277户845人,其中有党员40人。全村以工业企业和种、养殖为主导产业,拥有专业合作社2个。近年来,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发展至上,富民惠民”理念,以“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党建工作亮点纷呈,民众生活和谐稳定,村域经济稳步发展。
依托基层党建,促发展。紧扣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增活力主线,率先开展“两联三包”活动,落实“党员中心岗”,发挥基层党员在各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和会议讨论,提升干部能力水平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能手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市、县党建专家、农技人才到我村传经“送宝”。通过开展基层党建活动,村民致富的多了,村内气氛更加团结和谐,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切为了群众,保增收。积极内引外联,鼓励本村能人干事创业,吸引外地有识之士来村投资兴业,加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先后发展项目12个,兴办私营企业7个,吸引投资累计3400万元,年利税超过89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2013年度,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380余万元。
强化村级阵地,见成效。今年,村上先后投资180万多元,硬化道路10条,共计2.4公里;新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调解室等一批文化功能室;设立便民服务室,实行一厅式办公,配齐配足各项设施。各项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一次招商引资征地过程中,所涉及37户农户的44亩土地,在一周内便能顺利到位,阵地建设促成效“成绩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