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榆林:“五大体系”建设助推畜牧业蓬勃发展
记者 强晖 通讯员 姚小兵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市辖1区11县,总人口362万,面积43578平方公里。地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属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10℃。
    这里是一块富饶的宝地,在梁峁交错的地表下面,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在水美草肥的黄土高原上拥有着富绕的粮草畜牧资源。
    跨入新世纪以来,榆林飞速发展,畜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仅2013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92.3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44%,全市人均牧业现金收达3222元,占家庭经营人均收入的33.8%,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确五大优势理清发展思路
    榆林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悠久,群众素有养畜传统。进入新世纪十多年来,畜牧业连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当前畜牧业发展愈来愈面临环境资源、养殖用地、人才技术、物质装备、投融资难等因素制约,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和动物疫病风险依然较大,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基础和动物卫生监督力量依然薄弱,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公共卫生安全任务依然繁重,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构建适应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保持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了榆林畜牧人面临的一大难题。2007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明确了榆林发展畜牧业的自身五大优势,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来引领未来畜牧业发展。
    畜种资源优势。榆林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品质优良,可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农畜产品。全市有畜禽品种40余个,其中地方品种9个,培育品种2个,引入品种30余个。特别是自主培育的陕北白绒山羊品种,在产绒量、绒纤维长度、细度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地方品种佳米驴、八眉猪、滩羊列入国家保护品种名录。当前推广的主要畜禽品种:生猪主推PIC、长白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羊子主推陕北白绒山羊及引入的国内外优良肉羊品种;奶牛主推荷斯坦奶牛;蛋鸡主推新罗曼等优良蛋鸡品种。
    区位优势。榆林处在内蒙古牧业区向渭河流域纯农业区的过渡地带,为毛乌素沙漠南缘,属我国北部独具特色的农牧交错地区,保留着明显的草地畜牧业特征。并处在400毫米等雨线,雨热同季,有利于牧草生长,有利于发展以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把榆林市12县区列为绒山羊、滩羊、马铃薯、玉米、红枣、小杂粮、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和适生区域。同时,榆林农牧交错,农牧与游牧文化交融,创造了独有的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美食文化,特别是榆林羊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品质优良,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力。
    饲草饲料优势。榆林草地资源富集,全市宜牧土地资源量为3232.5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0%。其中现状草地2357万亩,后备草地资源87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257.16万亩;人工草地保存面积为850余万亩。同时,有农耕地1646万亩,林地2000.7万亩,灌木饲草资源1400余万亩,秸秆饲草资源200余万吨,种植业每年可提供饲料粮80余万吨,加之外埠饲料的进入,完全可以保障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市场需求优势。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大部分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目前正处于主副食品替代初期。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新的高峰期。加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将有力地推动畜产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多样化、优质化,也必将拉动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必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区域经济优势。通过“十一五”的跨越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1756.67亿元,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将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GDP将超过43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综合实力全国地级市50强。全市财政支农、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建设五大体系构筑发展引擎
    2010年以来,榆林市畜牧兽医局在客观总结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用了2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调研和广泛的论证,明确了未来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重点和工作措施,于2013年正式出台了全市畜牧业“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即:“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建设;以畜禽种苗生产推广为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提高饲草饲料供应能力为重点,加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以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为重点,着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此,市政府于2014年初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标志着该市现代畜牧产业“五大体系”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五大体系”建设方案实施以来,全市畜牧业生产出现了:畜禽养殖规模总体保持稳定,特别是羊子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畜产品市场供给保持稳定,市场供应充足;各类畜禽养殖效益总体比较良好的发展成绩。
    现代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发展畜牧业意见精神,从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支持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发展,市县各级财政重视畜牧产业发展投入。全市呈现出适度家庭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情景,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如火如荼的进行。
    动物防疫体系编织严密。动物防疫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榆林毗邻晋陕宁蒙甘五省区,扼守陕西北大门,动物防疫压力大,但榆林畜牧人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历史使命感,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多年持之以恒狠抓防疫工作,历年防疫考核达到农业部考核标准要求,为陕西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而今,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建设完成,村级兽医室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已经建成村级兽医室850多个,县区实验室也全部通过验收,发挥作用,市级重点兽医实验室建成运行,全市形成完备的市县乡村防疫网络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县区各级畜牧部门上下联动,严把检疫关,全市累计建立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站点250个。积极理
    顺定点屠宰场的管理体制,严格官方兽医驻场制度,加强屠宰检疫。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加强对动物贩运经纪人的备案培训和动态监管。全市基层兽医站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牌子进展较顺利,初步建立起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饲草饲料生产体系规范发展。“民以食为天,畜以草为先”,饲草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07年以来,全市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工程、农业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等为契机,正确处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畜牧产业的关系,狠抓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草原生态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生态榆林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注重饲料行政执法工作,按照国家饲料行业标准要求进行整合兼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彻底规范饲料市场行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保障有力。良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多年来,全市畜牧部门重点推广优质陕北白绒山羊种羊等畜禽良种,全市畜禽良种比率达95%以上。同时启动了全市二级扩繁场、种公畜站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发证工作,顺利完成市种畜禽资源检测保护中心的更名设立。全市初步构建起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联合紧密、布局优化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倒金字塔式的种畜禽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种畜禽生产供应、配种服务、质量监测三位一体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实施八大工程实现突破发展
    在实现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榆林市畜牧局紧紧围绕“千、百、万”三大指标,按照一年打基础,2~3年上轨道,4~5年初见成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预期,着力打造全国全省的三大亮点,即是到2017年,全市的羊子饲养规模稳定在1000万只以上,人工种草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畜牧业产值100亿元,从事畜禽规模养殖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1万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市畜牧局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着重实施“千万只羊子提质增效工程,生猪、奶肉牛和蛋肉鸡生产工程,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工程,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工程,饲草饲料生产体系保障工程,动物疫病防控工程,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工程,以羊毛绒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品牌开发工程”八大工程,从而把榆林建设成为全国非牧区养羊第一大市,晋陕甘宁蒙交界农牧交错区域现代特色畜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羊产业强市。 
    结束语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今后,务实创新的榆林畜牧人,围绕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力争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为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建成“幸福榆林”作出更大贡献!榆林这片热土必将再现“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牛马衔尾”的历史美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