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红红的苹果 灿灿的笑脸

    金秋十月,延安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到处呈现出一派欢声笑语、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
    随着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陕北地区的植被愈来愈好,大地基色由黄变绿。过去那种光秃秃的荒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一座座青山,一片片林海。生态好了,气候自然就改善了,降雨量不断增加,年景也越来越好。过去是十年九旱,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干旱年份仅为300毫米;而现在却很少有大旱之年了,年均降雨量上了600毫米,雨水充足的年份可达700多毫米。这不,今年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从春至夏到秋,一直雨水充沛,各类庄稼和林果自然就丰丰茂茂了。
    此时,我正行进在延安市宝塔区的塬塬峁峁、坡坡洼洼。所到之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片片、一株株、一嘟噜一嘟噜、一颗颗像红玛瑙似的苹果,红得耀眼,鲜得惹馋。置身其中,如临仙境一般,愉悦心情不言而喻。苹果这项富民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延安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产业。市农业局局长刘小鹏激动地告诉我,目前,全市苹果已发展到340万亩,农村人均2亩多,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其中主产区占到70%以上,真正成了农民群众的“摇钱树”。我知道,宝塔区是全市的果业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面积已达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8万亩。据区果业局局长韩海军预计,今年全区总产28.5万吨,3.3万户、13万果农,人均苹果收入可达9200元。
    临镇镇官庄便民服务中心吴太塬上7个村子的7800多亩苹果,今年大获丰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苹果。果农们忙得不可开交,采摘的、选果的、装箱的,你追我赶,像是在比赛;果商们穿梭往来,精挑细选,分类包装,严把质量。人们的欢笑声、车辆的隆隆声,相互交织,响彻塬野;红红的苹果、灿烂的笑脸,掩映在果树间,不知哪是苹果、哪是人们的脸儿了。
    说来凑巧。当年曾在官庄公社担任过党委书记,现任中实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的王天怡,带着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美国前总统老乔治之子、前总统乔治·布什的三弟尼尔·布什,也正好回访官庄了。他们得知这些年来官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发展起来的苹果,质量上乘,畅销全国,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所以,他们特意要我带他们上塬看看。一望无际的苹果美景使他们一下子惊呆了。“没想到在黄土高坡上竟然能生长出这样好的苹果。”他们啧啧称道着,又是照相,又是采摘,又是与乡亲们拉着家常,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我也兴奋得不能自已,便径直走进了雷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军的果园里。只见地上堆着小山似的苹果,王伟军的妻子崔永珍正与果商雇用的十余名妇女采摘、挑选、装箱苹果。王伟军忙前跑后招呼果商。这位50岁、在村支书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的陕北汉子,全家6口人,有果园30亩。眼下,儿子在部队服役,三个女儿在延安工作,他和妻子在家务果。今年苹果总产12万斤,每斤已定售3.9元,可收入46.5万元,扣除成本,纯收入可达35万元。
    在柳林镇后孔家沟村,1120亩山地苹果有750亩挂果。这里的苹果,艳而不娇,红而不羞,色泽优美,清脆香甜。村党支部书记王斌说,去年由于遭受晚霜,花果受冻,苹果减产;今年没有受灾,全村苹果总产预计突破了250万斤,平均每斤售价4元,产值1000万元。扣除成本,全村69户258人,人均收入在3.5万元以上。在果农张双喜的园子里,双喜的父母和弟弟正忙着帮双喜两口子分类装箱堆着的苹果。见到我后,他们都满脸堆笑,一个劲地将红彤彤的苹果往我手里塞,一再让我尝个鲜。看到主人这么热情,盛情难却,我便吃了起来,正像王斌介绍的那样,清脆甘洌,回味无穷。问起他家的收入,40岁的张双喜说,家中4口人,两个孩子上学,他和爱人在家管理8亩果园,今年总产3.6万斤,纯收入12万元,人均上了3万元。他的父亲在一旁插话道:“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哪有这样好的产业和这般好的光景?”
    离开了后孔家沟村,穿过几个崾岘,我又来到了该镇新茂台村。经了解,该村54户、208人,有苹果1320亩,预计总产250万斤,纯收入可达900万元,人均4.3万元左右。苹果大户张德仁正忙着给客商装箱。不用介绍,我们已是老熟人了。当我们再次相见后,老张很是高兴。我知道,张德仁30亩苹果去年同样遭受了晚霜冻害,产量大幅下降,收入仅为6万元。老张说,今年苹果没有受灾,总产10万多斤,以每斤4元的价格早被四川果商张丽订走了,收入40万元。除去8万元的成本,纯收入32万元,一家7口人,人均纯收入达到4.6万元。
    柳林镇是宝塔区的果业大镇。镇党委书记折克银、镇长薛战飞说,全镇农村人口3300户15000人,有5万亩苹果。今年全镇人均果业收入突破了1万元。
    在临镇镇任家塬、在川口乡党庄、在姚店镇柏林湾……到处是红红的苹果、灿烂的笑脸、忙碌的身影。此时此刻,我被这红红的苹果、灿灿的笑脸所感染、所陶醉了!万千思绪不禁又涌上了心头。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作为陕北山区,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苹果这项富民产业,必将担负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作者为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塔区区委书记祁玉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