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主线清,则格局新












李耀 袁博 本报记者 王缠卫 文/图
近年来,陕西省民政厅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蓝图,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陕西”建设的发展目标,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重点推进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救助、殡葬改革等党政关注、社会关心、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改革,以全方位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让民政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温暖百姓心脾。
政社合力 推动养老事业全面发展
目前,我省60岁以上老人达到560万人,老龄化率1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此,省民政厅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推动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多元主体兴办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服务项目;重点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鼓励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开展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继续实施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协调制定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融入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简政放权 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是反映利益诉求、缓解社会矛盾、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省民政厅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办法,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凡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通过竞争性选择,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继续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加快政社分开,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指导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创业环境。
织牢底线 统筹建设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安全网体系的“兜底线”,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起点。及时回应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失业所忧、灾害所难,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是社会救助工作一以贯之的目标。
据介绍,省民政厅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全力整合部门分散管理社会救助的碎片化现状。推动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救助与慈善事业的有机结合。创新慈善参与社会救助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慈善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息平台,引导社会慈善力量作为政府救助行为的有力补充,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均等服务 建设政府主导、绿色生态的城乡公益性公墓
随着城镇人口急剧膨胀和殡葬公共服务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农村乱埋乱葬现象屡禁不止,推进殡葬改革迫在眉睫。今年以来,省民政厅以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和健全殡葬救助制度为突破口,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为抓手,制定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改革。继续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完善县级公益性公墓工作规划,调整扩大火化区范围,配套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倡导殡葬新风,依法加强丧事活动管理。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积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革除丧葬陋习,严禁乱埋乱葬和修建大墓豪华墓,严厉查处党员干部利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典型案例,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