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大荔县残联
“扶贫羊”点燃残疾人希望
本报记者 吴永刚 张小娟 文/图
    大荔县残联领导了解养殖情况。

     大荔县在全省首创的“滚动扶贫羊”助残帮扶模式,每年投资10万余元,在全县确定50户贫困残疾人,每户免费发放2只新品种羊,并与受帮扶户签订养殖协议,县、镇、村三级残联组织常年跟踪服务,帮助扩大养殖规模,在第三年,各养殖户上缴一只良种母羊,为下一年度受助户奠定基础,以此滚动发展。截至目前,这种“滚动扶贫羊”模式,大荔县已投资了72万余元,先后为全县18个镇的436户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新品种羊872只,这种变输血为造血的滚动扶贫助残模式已经成为帮扶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受到了中、省、市残联的肯定和好评,并向全省乃至全国大力推广。
    帮助残疾人家庭增收,着力改善残疾家庭的生活水平,增强残疾人“自信、自尊、自强、自立”能力,让残缺的生命重新绽放光芒。今年40岁的王小军,是大荔县朝邑镇安市村人,二级13上肢残疾人。19岁的他在县城的碳肥厂出了事故失去了左手。对于本来就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上有年老的父母,失去左手的他更是难娶媳妇。王小军如是说:“当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基本上靠邻里救济为生。大荔县残联在普查中得知我的家庭情况后。在第一批“滚动扶贫羊”政策上,为我们家送来了3只新品种羊,2009年经人介绍我也娶了媳妇,虽说媳妇也是二级智力残疾人。但咱只要求晚上有人说说话,白天帮个忙。2011年家里的羊最多繁殖到40多只,现在还有17只羊。县残联给我送来的羊解决了我们全家的生活问题。”
    安市村支部书记高红德提到王小军的情况如是说:“他年纪轻轻的就失去了左手,一个手干什么都不方便,外出打工也没有人要他,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自从县残联送来3只羊,他家里的情况也慢慢变好了,村上也给他家办了低保,现在家里3口人的生活不愁了。”
    王小军的邻居王养丽告诉记者:“王小军家庭原本就比较困难,他父母眼看王小军长大成人了,可以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突然间就出了这事,对于家庭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失去左手的他出去打工也没有人要,母亲年龄也大了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生活问题也难以解决,经常都有邻里救济。自从县残联有了‘滚动扶持羊’的政策,他家里的情况也有所改变,现在经济上也不愁。”
    每年春节和助残日,村上和县残联,都要到他家去看他,关心他的生活。遇到什么困难,王小军也会在第一时间找残联的工作人员帮忙解决。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帮扶政策支持下,王小军家的生活有所改观。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